在提出了关于记忆和头痛的假设后,秦揽云设计了几轮严谨的测试,最终她在一本全新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以下三条结论:
1、在记忆中直接搜索超出当前理解能力的高阶知识,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头脑发热,轻则头晕,反胃,重则头痛,呕吐。
2、通过再次学习触发记忆中相关高阶知识点,能够规避发热问题。
3、经过一周后,记忆思维融合明显,她有时会思考:到底是α世界的自己穿越过来,还是β世界的自己获得了α世界的平行记忆。
秦揽云对现在这个结果还挺满意,明天将结束寒假,进入到初三生冲刺的最后一个学期,能够暂时摸索到这个程度也有利于自己之后学习计划的安排。
她抽出了一张新的A2纸,两次对折,折出了A4大小的一面,开始制作备战中考的学习计划。
先定下初版的目标,措施,步骤,再去考虑后面的执行,反思,修正。
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分数还是名次?
说实话秦揽云暂时有一点拿捏不准。对于她来说,以前在物理竞赛上就只有一个追求——满分,任何扣分在她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但她从小学就主要钻研物理去了,拿到IPhO金牌后,直接被京都大学的教授,也是竞赛的领队老师之一,给破格招走了,也就是说她没有参加过中考,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只是在大学的通识课上。
不同学科的得分机制不同,秦揽云一向在不熟悉的领域保持着谦逊,而且从现在的成绩来看,离满分还有相当多的距离嘛。
最终她还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三个不同级别的中考目标,最低目标是全市前100名,中级目标是全市前20名,高级目标是中考状元。
我这是参考了很多数据才定下来的,秦揽云在心里解释道。
从以往的成绩来看,她和长居年级第一名的谢真理同学比较稳定地保持着30-40分的差距,看上去差距不大,但一旦放大到全市来看,依据往届的中考分数段统计表,就能够推测出在全市排名上和谢真理起码有着上千人的差距。
光霁中学实验学校是长夏市最强势的初中之一,年级第一基本上就是中考状元,所以选择了本校的年级第一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来预估自己在全市的排名。
她仔细研究过有20的分差主要在英语学科上,其他的科目比较平均地分摊了剩下的分差,这种情况其实是最好提分的,自己之前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得并不差。
在心里分析了以上内容后,秦揽云紧接着就在纸上开始写自己制定的学习措施,总共有三点:
第一点,在第一次月考前,重新梳理一遍所有学科的知识点和对应例题。
自己现在的情况是拥有原来的记忆,但这并不等于能够直接轻松上手地把这些知识应用出来,比较需要重新过一遍所有的知识点,先确保原有的学习水平不下滑,在实践中把记忆中的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点,专门攻克弱势学科,即英语。
从以往的成绩单来看,英语比较差,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基础差,她以前在农村从来没有学习过英语,转到长夏市后才从音标开始学习。
其次是学习方法走偏了,她的记忆力很出众,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记忆力强是有利于语言类学科的学习的。但是秦揽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过分依赖记忆力这条捷径了,颇有几分死记硬背的风采。
但这对她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用三年的时间追上了别人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全部知识积累,那很容易走上填鸭式学习的路。
这种学习方法,很难不说是应试教育特攻,但仔细想想就知道,它看似能够快速地保证一定的下限,但很容易限制知识理解的上限。在英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秦揽云丢分最多。
第三点,训练每科中有区分度题目和知识点。
毕竟如今的教育考试改革的风向是鼓励选拔更多的创新人才,出题人会设置一定具有区分度的题目。
这些题目是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解答的。想要真正的追上第一梯队的同学,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不过这一部分得先在第一点成功完成后的基础上进行。先保证基础知识足够扎实,塑造好学科知识体系之后,再进行挑战。
再一来毕竟是初中知识,题型分布和知识点密切相关,具有区分度的题目通常考察学科中的哪些重要知识点中是非常明显的,想要拔尖提分,就要抓住这些重点。
写完学习目标和措施后,秦揽云翻到另外一面开始写具体的步骤时间,根据学校老师发的复习进度表,先规划了近一个月的步骤内容和时间表。
之后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都重点勾画出来了,比如一模,二模,三模,可以有效检测自己计划效果,会根据这些考试中自己的表现对整个学习计划进行的反思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