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重新被掩上,贾母望着黛玉离开的方向,忽然重重的叹了口气,鸳鸯绕到后头去给老太太揉着肩膀,不解道:“老太太不是说,不管是北静太妃还是南安太妃的意思,这趟北静王府,林姑娘都是去不得的,如今顺了心意,老太太怎么反倒叹起气来了?”
贾母歪在榻上,眼神里带着疲惫,再一次感慨道:“玉儿长大了啊。”
同样的一句话,和同黛玉说话时却多了些不同的意味。
少了些欣慰,多了点遗憾。
鸳鸯赔笑道:“林姑娘待老太太的孝心一如既往,您该安心才是。”
贾母听了这话并没有觉得安慰,眉目间的疲惫更深了,但她的眼中似乎隐约还有几许庆幸在:“是啊,玉儿孝顺我,是好事。”
对于贾母来说这是件很矛盾的事,她当然希望黛玉好好的,因为黛玉不仅是她最疼爱的孩子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丝血脉,还是她疼了这么多年的外孙女,更是这么多年来,贾母最中意的孙媳妇人选。
贾母想过多次,自己最疼爱的两个孩子结为连理,在自己膝下尽孝,自己该多么的高兴。
当然,不只贾母高兴,她知道宝玉和黛玉同她的心思是一样的。
然而,贾母这些年的期许一遭就被打破了,黛玉嫁给了别人。
但是贾母疼爱黛玉的心并没有变,所以贾母劝黛玉过去该放下的就放下了,成了亲自然该好好过日子的。说这些话的时候,贾母真心实意,情真意切。
那时候贾母并不晓得,原来当然看着外孙女和外孙女婿日渐好起来时,她心里竟有些不是滋味。
毕竟,慕泽并不是她中意的外孙女婿,有些不甘愿,贾母想,也是应该的,只要我不在玉儿跟前表现出来就是了。
贾母总是忍不住想,原本,玉儿该一直在她身边的啊。
贾母感情上再有些不舒坦,转念一想,她又不得不为此欣喜,毕竟黛玉和慕泽越融洽,代表她在靖国公府的地位越稳固,她在慕泽心里的分量越重,这于贾家是有益的。
贾母年纪是大了,却不老糊涂,她知道太上皇时日无多,贾家怕是要朝不保夕,该要寻一条退路了。
不管是北静王府还是南安王府,他们嘴上说的再好听,到时候肯定先顾着自己,贾家想安稳的渡过去皇帝的清算,他们是靠不住的。
而贾家想要投靠皇帝,却也没有门路,虽然他们家里有个做皇妃的大小姐,可那并没有什么用处,皇帝不是昏庸之君,靠吹枕边风没用,更别提贾元春本身并不受宠,此外,贾家的男人又没有一个争气的,指望皇帝开恩,这辈子恐怕是等不到了。
就在贾家进退无门时,慕泽带着和黛玉的婚约出现了。
贾母知道,贾家的机会来了。
所以,纵然慕泽不是贾母中意的外孙女婿,贾母还是得欢天喜地的促成这门婚事,因为这也许是贾家唯一的退路了。
而北静王府和南安王府想通过她去接近黛玉,不管他们是想借此向皇帝示好求饶,还是想趁机拉拢慕泽以谋后事,贾母都是不允许的。
慕泽在皇帝跟前的面子,要留着将来替贾家求情。
贾母叹息着想,这样也好,这桩婚事若能结出一颗甜美的果实,玉儿往后的日子好过,将来贾家遭了劫难,为讨玉儿欢心,慕泽也会更尽心的。
如此她也算对得起敏儿和玉儿了。
至于那个阴差阳错之下,竟然该是这桩婚事第一功臣的王夫人,仍然被贾母很不讲理的迁怒着。
我的外孙女这样好,合该做我最喜欢的孙媳妇啊!
毕竟,若不是王氏那个蠢货,她也就不会顺势让黛玉嫁给慕泽了!
贾母这些自我矛盾的想法,自然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鸳鸯给老太太揉着肩膀,看老太太面上神色变幻,有些悲凉的想到,任老太太表现的多看重林姑娘呢,到底老太太终究还是有自己的心思,谁知道她是为了什么呢,林姑娘怕是也不清楚。
……
长秋宫。
大公主领着一群宫人浩浩荡荡的踏进宫门,正巧遇见从正殿方向出来,正往外头去的贤德妃。
贤德妃笑道:“大公主好。”
大公主微笑道:“贤德妃娘娘安好。”
两人并不多话,只客套着互相见了礼,便擦肩而过了,相比较大公主身后跟着的一群宫人,贤德妃只带了五六个人,显得寒酸许多。
皇后见贤德妃是在正殿,见疼爱的独女,则是在阁子里,冰鉴散发着凉意,母女二人自在的坐着。
大公主抱着母亲的胳膊,笑问道:“这个时候,贤德妃怎么到母后宫里来了?”
皇后淡淡道:“不还是她越过本宫求太妃赐下懿旨给她娘家弟弟定亲那事,赫然是不将本宫这个后宫之主放在眼里,陛下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先时她父亲点了学差外放,该要回来的时候,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