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求学(2 / 2)

的女子,皆可参加入学考试。

县上倒是有人跃跃欲试,比如陶县令和东乡书院的姜夫子,已经给两位千金在县学署报名,立了档案。

工友们都在摇头,不知道京城那帮子官老爷又想的什么招,他们饭都吃不起了,谁会有闲工夫和本事让自己大字都不认得的丫头去搞什么考学。

是啊,家里一日三餐都吃不上,也就晚上吃个窝头,九儿又到了嫁人的年纪,这时候哪容得了她任性。

想到这里,赵大有态度很坚决:“不行。”

“爹!为什么?”

赵大有知道自家女儿生来聪敏,打小算起数来又快又准,可这些小聪明和考学哪里挂的上钩?于是他厉声反问:“你以为会算几个数就是本事了?”

“皇榜都说了,这次女学考算学,九儿有信心。”

“这不是胡闹吗?人陶县令和姜夫子不愁吃喝,他们家的女儿打小就和男子一块上学堂,人家去试试,还有个说法。你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就会几个算术凭什么考过人家?”

丁阿莲难得见赵大有这个语气,赶紧帮着劝道:“就是。九儿,皇上下圣旨,也是给那些读书人家的女儿用的……”

赵九儿打断了她:“我识字。”

一语皆惊,赵大有有些不信:“你说什么?你识字?”

赵九儿点点头:“这几年去集市卖鱼,旁边有个算命先生,我用卖不掉的咸鱼碎跟着他学了不少。”

赵大有却不相信:“就跟着他,你就识字了?”

“还有说书的汤先生。我帮他吆喝喝彩,他教我读话本和戏文。”

丁阿莲显然也没想到:“九儿是十岁那年开始去集市卖鱼的,你……”

“对,我就是十岁的时候开始学的。”赵九儿喊道,“你们要是还不信,可以随便找本书考我,这些字我都认得。”

赵大有:“我们自己都不认识,哪里能考得了你。九儿,爹不是不信你,就算你学了识字,我听说女学还要考什么作诗写文章,这不是你看几本话本就够的。”

赵九儿看了看窗外,突然捡起木棍,一边念诗,一边在地上写着:“瑞雪兆丰年,野梅春来报。预知农事好,但求雪不消。”

赵小七忽地拍起手来:“姐,你好厉害。我虽然没怎么听懂,但他们读书人说话也是这样,让人半懂不懂的。”

赵大有拍了一掌赵小七:“就你话多,好好腌你的咸鱼。”

赵九儿道:“三年前,我觉得自己的字都认得差不多了,就把摊子挪到了和丰桥那块,对岸就是东乡书院。刚刚那首诗是姜夫子教的,那些诗文,我都背得下来。如果你不信,我还可以再背一首。”

赵大有赶紧叫住了她,又给丁阿莲使了个眼色:“九儿,你娘这些天有些累了,你先陪她进屋。衣服放那儿吧,一会我和小七来。”

丁阿莲心领神会地把赵九儿带进房间,眼神满是惊喜:“我的九儿真是长大了,竟然这么有本事,能认字,会念诗,比我当年强多了。”

赵九儿把头靠在丁阿莲肩上道:“娘,算账我也会的。”

“娘知道,出摊的时候,爹娘还没想明白找多少钱,你都已经把钱准备好了。每月的商税,也亏了有你才算得清楚。”

“娘,我说的不是这些。这些年来,家里的收入、开支,我每日都记着,家里还差二两三钱,就能平上账了。”

丁阿莲有些震惊,这听起来不是账房先生干的活,他们家九儿竟然有这种本事。

“九儿,你怎么不早些告诉我你们?”

“我怕你们觉得我学这些耽误卖鱼……”

丁阿莲搂紧了赵九儿,竟留下了眼泪:“我家九儿真是聪明,一点也不比旁人差。生在我们家,真是可惜了。”

“娘,你怎么哭了?”

“九儿,你要是生在富贵人家就好了,也不用跟着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学识字都偷偷摸摸的。”

“娘,你说什么呢?我一点也不觉得咱们家不好,爹娘待我都很好,小七也向着我,不像金金她爹娘,才十四岁就给她许了人家,许的还是个爱喝酒赌牌的黄大牙。”

丁阿莲犹豫了会,开口道:“九儿,爹娘一直有话同你说。你今年都十七了,早点定下亲事才是正事。嫁了人你就是大人了,以后要操持家事,生儿育女,你就不会胡……”

赵九儿顿时紧张起来,她“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娘!你们不要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