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姬昭明镇住的苏木,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姬昭明的思路。
正好,姬昭明接下来还要去别的工坊,行动不便的苏木则留下“看家”了。留下的苏木写了份很长的报告,中心主旨就是“小司空在医术上确实有天赋,但却是偏门的天赋,太医们不用想着带徒弟了,你们走的不是一个路子”。
写完信,苏木就拿出医书背了起来。
小姐不爱背医书,就得有人背了,随问随答。自己的长处便是记诵,自然该下足功夫,好能在小姐面前争脸,至少要压过圆明那个和尚。
苏木正在为了成为姬昭明的第一医药助手而努力,姬昭明则带着人去找才回来工坊的小六和铁牛了。
给工坊上下都发了奖金,又拉着小六和铁牛继续琢磨新玩意儿。
“我觉得家中的矮床可以改改,做成这样,可供人高坐垂足,后设椅背,可供仰靠,左右加扶手,也能让人更自在放松些。”
姬昭明画的是扶手椅。
坐具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秦汉时席地有凭几,盘坐亦有床榻。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传入中原,然后演变出了形似“马扎”的胡床。因寺庙内常有僧人用来坐禅,所以又称禅床。
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坐姿再不止跪坐,盘腿坐、蜷腿坐等比较随意的姿势一一出现。坐具的形式也逐渐向高型坐具发展,床榻开始增高加大,也出现了方凳之类的家具。
交椅也出现了。所谓交椅,有些像折叠椅,下方如马扎一般,椅足呈交叉状。椅座上方则有环绕的椅背。可以看成是带靠背的马扎。多为行军打仗、打猎时,供贵人们坐,所以有“坐第一把交椅”为首领的代指。
但交椅、胡床大都是供贵族富豪们外出时所用,并没有取代坐榻的地位。
姬昭明想要多多锻炼木工坊的学徒们,就想起了做椅子这件事,让小六把椅子拆成小件,学徒们轻易便能批量生产,既锻炼人,又能顺便赚些钱。
摸不准现在会流行什么样的椅子,姬昭明画了好些款式。
把交椅稍加改进,便是圈椅。圆婉优美的椅圈通过后立柱,从高到底一顺而下,成为扶手,靠背板向后凹曲。
除了没有扶手的背靠椅。还有各种有扶手的扶手椅,有文椅、官帽椅、太师椅等许多样式。
小六看得双眼放光,小姐不愧是书画名家的弟子,画的坐具虽然线条简单,却都十分大气好看。
“小姐放心,我一定用心打造,回头给日月居全都换上这些新……新椅子。”
姬昭明要安排给小六的活,可不是简单得做个椅子:“这些椅子做起来的机巧不多,你指点着那些学徒做就好。我这儿还有个精巧费事的活儿,要你们俩合作完成呢。”
重新铺了张纸,姬昭明先画了个小轮子。
“这是一个小滚轮,分两部分,轮子本身只能前后移动,固定轮子的垫片和上方连接处再加一个竖轴,就可以凭轴绕圈旋转了。这样滚轮各个方向都能旋转,可称为‘万向轮’。”
小六接过图纸,跟铁牛一起仔细研究。
姬昭明接着再画:“我想着,刚才画的扶椅坐着应该会舒适。那把椅腿换成两组轮子,前面用一对万向小轮,便于调整方向,后面两个大轮子,能提供前行的动力。大轮子外圈固定一个稍小的圆环把手,大小、方位,都以人坐在上面能自己推动轮子为宜。”
小六这会儿听明白了:“此物,小姐是想做给苏木的?”
“世上不良于行的人很多,咱们若想做些轮椅售卖,就得想人之所想,这不是正好可以请苏木帮忙嘛,他的建议定然实用。”
纸上现在只有轮椅的雏形,姬昭明还在继续细化。
“椅背上方加两个把手,方便旁人推着轮椅使力。椅脚前方伸出来一组踏板,可以放脚,还要在小腿腿肚位置加一对竖板,是为腿靠。腰后、颈后也要有适当的弧度,务必让人长时间倚靠时也能舒适。”
努力回忆在现代见过的轮子,姬昭明着重在坐垫和背靠的位置下功夫。
“对了,坐垫若是用板材,便太硬了,多加坐垫,夏日又会捂闷。你们一起都想想办法,最好能把这里改成可以替换的,冬日垫得厚实暖和些,夏天就改成一个小架子,以坚韧的绳子、布条织成椅座,既舒适,又透风凉爽。背靠也是,想得仔细周到些。”
小六逐条记下,“是,小姐想得齐全,我一定好好做。”
“我想得也不是很全面,你们做的时候再多琢磨琢磨,尽量让使用者能方便如意。也别吝啬材料,你俩好好合作,用好钢做骨架也使得。”
在工坊转悠了一大圈,四下都看过,临走前,姬昭明看着马车的轮子,突然想起自己忘了一件事。
“我突然想起另一样东西,走,我得回去再画一下。”
姬昭明早就想把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线机做出来,但后来小六和铁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