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与十六郎在石桌前坐着,相看无言。
“待我北去,你多给我写写信可好?”
“好。”
此刻,她不知心底的不安从何而来。
突然我好想留助他,想要用尽一切留住他。
可她终是未曾开口。
乱世之下,少年应有鸿鹄之志,或保家卫国之心,或建功立业之愿。
享勋贵之福泽,尽将相之责任。
有些人是留不住的。
---
跟随十六郎走的有裴家所有成年的男丁,包括他那几位已年入古稀的叔伯爷爷们。
自那晚宫宴后,他的一番话流入了民间,京中大半壮丁纷纷响应,也有不少显贵之子加入其中。
因着参战的勋贵人家达到了建朝以来的最高人数,故各地特增设了信使,便于贵人们与自家人联系。
算算时日,如今他们应已到达荣城。
她亦寄出了那第一封信。
信纸即是那澄心堂纸,但千言万语无处落笔,唯有绘出一幅画。
那画正是他那日挥舞着月杖,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场景。
他在战场上的模样大抵亦是如此吧。
除此之外,慕欢年还稍给了他六十张澄心堂纸。
自此唯有这澄心堂纸是连接着他们二人之间的桥梁。
那边战场激烈,这边朝堂上也没闲着。
太子不知怎的突然求娶淮扬侯之女,阳城县主。
此举无疑是掀起了京中政局的波澜。
淮扬侯曾与陛下出生入死,且凭借着赫赫战功将一衰败的侯门,再次顶至云巅。
如今他更是手握兵权,替陛下守着京城。
因战争全大晋的兵马都出动了,唯有他淮扬侯依旧坐于京中。
与他家联姻不言而喻。
只是此事深的陛下不满,外界传闻陛下与淮扬侯翻了脸。
而此刻慕家依旧中立。
在他出征的半年后,皇上突然病倒,晋德妃为皇后,政务交由纳兰厍打理。
第七个月,坊间突然盛传,九皇子并非皇上的孩子,然皇上对此事却无表态,只是处死了几位散播“谣言”之人。
与此同时,在这七个月内,战事亦出现了好转。
裴遇安利用合纵之术,将三个被攻破的防线,一并拉回了国门。
然裴家子弟却只剩裴遇安一人。
“内忧外患,这乱世何时是个头。”
这是父亲近期最常说的一句话。
?而慕欢年亦渐渐地寡言少语,毕竟现如今说多便是错多。
在这紧张又诡谲的时光里,等待和回味与他的信件,便是她最喜欢做的事。
贵女们皆重名誉,她与他互通书信已是犯了大忌,故每每皆用慕邹年的名讳已示之。
而他非要用筷子的名字与慕欢年通信。
“这笨蛋也不想想,我二弟老是写信给筷子做什么。”
“此画甚好,却不知寓意为何?望解惑。
不知汝近来可好?
千言万语,止于笔下。唯愿汝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岁岁年年。”
“战争比我想象中还要残酷。
从前父亲与兄长们为了照顾我,只给我些收缴马匪的活。
就连与苗疆那次,也只许我在营帐里待着,我也因此总是被笑话肤白的不像武将之子。
这次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上战场。
……
不知汝近来可好?
千言万语,止于笔下。
唯愿汝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岁岁年年”
他与她分享着周围的一切,用文字带我看遍京外风光,塞外飘雪。
每封信的结尾,皆会有句 :“不知汝近来可好?千言万语,止于笔下。唯愿汝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岁岁年年 ”
而她的所有回信皆只有二字
“甚好。”
---
天阴晴不定,却又处处予人惊喜。
今儿个一早,慕惜年在外养病时识得的至交,江南首富顾淮一突上门求娶惜年。
爹娘自是不允。
在他们看来,慕家如此门第怎能同商贾结亲?
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祖母竟然主张同意,并且还主动打了圆场,缓和的彼此大眼瞪小眼的局面。
慕欢年有些惊讶,却不是为着祖母的态度,而是因惜年。
因为她知道惜年心仪太子。
“谁说喜欢就一定要嫁给他?况且他是太子。”
“因为祖训不得与太子结亲,还是说因为他娶了太子妃?”
“都不是。”说着惜年抬头望了望天上的那轮明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