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钟宇按约来到了李婷的办公室。推开门,只见李婷已经在办公桌前摆开一叠教案和资料了。
看到这一幕,钟宇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因为他知道李婷是为了和他们的讨论做准备,而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李老师,临近周末,还特地为我们的探讨准备资料,真是太劳您费心了。”钟宇有些不安地说道。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能有机会和您切磋交流,我已感激不尽。”李婷笑着说道,招手请钟宇坐下。
钟宇在李婷对面坐定,两人就围坐在办公桌前。李婷先请钟宇,给出对她今天所上数学课教学的意见,她拿出教案,一边翻看一边仔细聆听。
钟宇思考了一下,肯定了她活泼生动的教学风格,但也建议在活动中可以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强调,比如增加小结部分,帮助学生捕捉知识框架。李婷认真地点点头,表示这点意见非常好,知识系统化确实是需要提升的方面。
“我之前着重活动本身,忽略了知识梳理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深度和逻辑性。”李婷说着,在教案上圈画出可以加入小结部分的地方。
“很好,加深知识印象非常重要。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我都很欣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钟宇笑着说。
“我非常重视您的意见,这对我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李婷感激地说。
然后李婷拿出一叠空白纸,请钟宇也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她设计新的教学方案。
钟宇把自己从李婷课堂上获得的启发写了出来,提出一堂课可以减少空泛的理论灌输,用更多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认知印象。还可以增加一些思考题或讨论环节,加强师生互动等。
“您说得非常对,生动案例确实比空话来得有说服力得多!”李婷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录着钟宇的意见,“互动也很重要,我之前可能没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手段。”
“是的,一堂课,特别是数学课,如果只是枯燥讲授,学生上课就容易走神了。”钟宇说。
“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李婷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出了一个方框,标注了“案例”“互动”等关键词。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教学设计方法展开热烈讨论,李婷还拿出自己最近设计的一份导图,是对教学内容的脑暴,她指着上面的节点,与钟宇探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
钟宇看后连连点头:“您这个脑暴法很好,知识构建得非常清晰。”他也拿出自己最近绘制的一张语文课的思维导图给李婷参考。
“哇,您画的也太专业了!”李婷由衷赞叹道。
两个小时的讨论过得很快,但对两人都收获颇丰。李婷表示这种互相启发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她学到了很多课堂活动设计的技巧。钟宇也说,这次讨论让他在学校,教学管理方向上有了新的思考。
“李老师,今天和您切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获得了许多教学方法上的新灵感。”钟宇由衷感谢道。
“我也获益匪浅,这对我完善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真心感谢您抽时间为我提供建议。”李婷眉开眼笑地说。
两人约定今后如果教学上遇到问题,可以经常这样交流探讨,相互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钟宇离开时,已日薄西山。他被李婷的专业精神和谦虚求教态度深深打动。这种欣赏之情,会推动自己也努力学习,用心启发每一个学生,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回到家里,钟宇还回味着白天和李婷的充实讨论。他打开电脑,兴致勃勃地根据两人的想法开始设计新课程下教学管理方案的提纲。
这时,一只麻雀停在他窗前的树枝上用橘色小嘴叼来一根细小的树枝。它歪着小脑袋斜眼观察着钟宇,一副忙碌模样。
钟宇会心一笑,觉得与李婷的讨论就像这只麻雀一样,为教学之树添上了新绿,也让自己得到进步。
与李婷的第一次讨论让钟宇对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萌发了更多创新思路。
一天,钟宇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最新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更加激发了他的研究热情。于是他向李婷提出两人可以定期一起看书、讨论,以提高教学水平。
李婷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于是,他们决定每周固定一天下午都来图书馆选一本教育类新书研读、讨论。
第一周的讨论书目是《双向深度教学法》。这本书提出教学要实现知识内化,需要学生“动脑”而不只是“听讲”。李婷和钟宇一起研读了“提问导学”“情境模拟”等章节,确实受到许多启发。
“原来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李婷感慨地说。
“我也收获很多,可以设计更多模拟游戏加深学生印象。”钟宇说。
两人决定在各自的课堂上试验书中的方法,然后交流效果。
第二周,他们选择了《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