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满城(2 / 3)

豫来说,又不同了,家里人都放在后面,凡事先招呼客人对不对?

“随便吧。”

“随便?那好。”王珂说着,就带着她俩,继续向前走,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家,门头上白底黑字,上书四个大字“香河肉饼”。

“两位,我们就去吃香河肉饼如何?”

一听说吃肉饼,两个女孩同时嘴一撇。女孩子就没有喜欢吃肉的,可是再看看王珂,两个女孩竟然同时点头答应了。因为,王珂缺油水啊!

走进这家店铺,人家也是刚刚捅开炉子,和面的大师傅正在和面。

整个店铺一个客人也没有,三个解放军走进来,店主人立刻迎了上来。

“解放军同志,你们是否可以等一会?先喝点水。”有客人上门,自然不能再放走。

“没问题,你忙你的,等会先给我们来三碗粥,两张肉饼。”

“好嘞!两张肉馅三碗粥。”店主人乐的嘴都合不拢,炉子刚点着,生意就找上门。光这两张肉饼也得三元以上。

王珂对店老板说完,立刻指着一张临街的桌子,带着二人走过去坐下来。

这时,王珂指着墙上的宣传画说,“你们知道这香河肉饼的来历吗?”

两个女孩往墙上一看,那画不过一是群众骑马的人,看着街头一个人在擀面皮。

“其实香河肉饼不是满城人发明的,它是我们冀省香河县的特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范晓昭一听王珂要说古,立刻瞪大了眼,而吴湘豫见多不怪,抿着嘴儿听王珂在说。

“据说哦,我国北方大漠过去有个民族叫突厥,因为牛羊肉非常充足,面食稀少,所以来客人了,请他们吃面食,就是一种相当高的优待。”

店老板一听王珂在说自己的香河肉饼,也竖起耳朵在听。

“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时,有大批少数民族被迁京都东部香河一带。有个姓哈的人家就开了家哈家店。到了清代,有位乾隆爷私访时吃了这肉饼。立刻写下一首小诗,诗中赞道: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

”不错,不错“此时店老板走过来,笑着问王珂:”这位解放军如何对我们香河肉饼如此了解?你是香河人?“

王珂笑了,他摆摆手。他连香河都没去过,知道这肉饼,全是因为有位通古博今的温干爹。

”老板,我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我介绍着,说的不对您给补充。“

店老板立时对王珂那当然起敬,太谦逊了。

”就这样,因为乾隆爷的称赞,本来就小有名气的香河肉饼更是载誉全国,名扬天下。又因为香河在京城的东面,所以许多京都人,又管香河肉饼叫京东肉饼。“

王珂的一番话,立刻让店老板心花怒放,吩咐做饼的大师傅多放点肉,今天遇到知音了。

”香河肉饼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油香,烙的时候是一斤水面要搁三斤肉馅。香油拌馅。豆油刷皮。三个摞在一起也不过半寸厚。个一般大,一般圆,直径在一尺半开外就成了颜色焦黄、外酥里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吃时要就着醋和蒜,包你吃一口一辈子忘不掉。“

天哪!王珂的一番侃侃而谈,不仅让店老板跑了出来,最后连和面的大师傅也跑出来了。

两张肉饼,最后店老板说什么只收两块钱。今天王珂说的这些,比他们自己了解的还要多。

吃过早饭,也才八点不到,一条大街走到头,再拐向另一条街,依稀可见一片古城。

这是满城最有历史的一段,走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古代,一大批明清建筑跃入眼帘。其中有一座牌坊格外引人注目,在朝霞中身披金光,很是抢眼。

而在这座牌坊的背后,有一座四层高的牌楼,两边的耳楼残存着金碧辉煌。

”真美!“吴湘豫手搭凉棚,向着那石牌坊看。再回头西望,有高峰插天,岚光蔚然。依稀可见山峰10余座,象巨人摊开双臂,拥乾坤,抱日月。人称抱阳山。

”我们照张相吧?“范晓昭提议。

照相?哪有相机?要是叶偏偏在,她可是随身带的有照相机。现在连照相馆都没开门。

“来来来,你俩站好,就以这片古建筑为背景。”说着范晓昭像变戏法一样,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一架异常小巧玲珑的照相机。

这一下,不仅是吴湘豫,就算是见多识多的王珂也是心头一震。

这架相机,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来来来,你们俩先站好。”范晓昭说着,把相机放在石牌坊离地一米多高的石阶上,指挥着王珂的吴湘豫站在街心。

好在这时候人也不多。站好,听她摆布就是。

“注意哦,我使用的是自拍,七秒,大家不要眨眼。”范晓昭叫沣,一摁快门,她跑了过来,一把挽住了王珂左侧的胳膊。

好一个吴

最新小说: 陆以玫 高武:开局反派,我当无敌于世间 修仙不如养萌娃 穿越斗罗之我的系统不服气 都市武道风云 魔幻车神之心灵救赎 相错大佬后我去随军了[七零] 日光城之约 四合院:重生58,我狩猎狂欢 重生主母摆烂后,冠宠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