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兰台上辈子一次也没来过襄阳侯府,前世她从新婚之夜开始就与萧淳誉形同陌路,他的亲戚自然不拿她当亲戚,两人也从未有过一起去亲戚家里走动的经历。
襄阳侯府足有两个安定侯府那么大,屋舍楼阁、亭台水榭皆是轩峻宏丽,论精致巧雅却不如安定侯府。
聂兰台和萧淳誉在襄阳侯府大门口下了马车,即刻有婆子把两人接进去,萧淳誉直接去前院,聂兰台则被领到内院。
百年望族的底蕴沉淀出来的那种厚重气氛,让整个侯府都弥漫着一股端严肃穆之势。
不过聂兰台并不紧张,能教养出她婆婆姜氏那样宽厚纯善的人,想必襄阳侯府家风也是温厚的,萧淳誉的外祖母应该是宽厚忠厚的人。
然而这一次她料错了。
跟着婆子到了萧淳誉外祖母住的松鹤堂,来到会客的正厅,等在门口的侍女一挑开厚绒帘子,聂兰台刚跨进去一只脚,一阵黑乎乎的粉末就朝她洒了下来。
只见两个牛高马大的婆子一左一右杵在厅内门边,把门口都堵死了,聂兰台根本没法再往里走。
两个婆子怀中均抱着一个铜盆,不住从盆里抓起大把大把的黑灰,一把把从聂兰台头上泼下来,口中还念念有词。
这场面是聂兰台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一时有些发懵。
她想挤过婆子继续往里走,却听屋里传来一声苍老而严厉的低喝:“先站着别动,在那里受了符灰驱邪净身再进来!”
聂兰台莫名其妙,但这是第一次来姜家,少不得要依他们的规矩。
当两个婆子把两盆灰洒完,聂兰台一身明艳的新衣已经变成了灰黑色,更不用说头上和脸上了。
她拍去身上黑灰,又用帕子擦净了手脸脖颈,这才往屋里走。
厅中上首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太太,穿着暗红绣遍地仙鹤松云纹的缂丝褙子,外罩华贵的雀金裘,神色严肃,眼神炯厉,正冷冷望着聂兰台。
姜老太太左右两旁坐着十多位华服盛装的女眷,聂兰台扫了一眼,其中只有一个人的面孔还算熟悉,那就是萧淳誉的胞姐萧淳庆。
聂兰台直觉今日要倒霉,压下内心不悦,快步上前,规规矩矩向老太太拜倒。
“外孙媳妇给外祖母请安,给外祖母拜年,恭祝外祖母新年如意,福寿无边!”
姜老太太缓缓道:“抬起头来,让我瞧瞧。”
聂兰台抬起头,大大方方地让她打量。
姜老太太微眯了眼,淡声道:“生的好样貌,只是脸瘦颌尖,眉梢有点高,眼角有点吊,面相是刻薄了些,显然是不能容人的。”
聂兰台赶紧垂下头:“外孙媳妇面容不能讨外祖母欢心,实在惭愧。”
姜老太太恹恹道:“如今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都已经进了萧家门,成了萧家妇了。刚才给你洒的是符灰,那符是老身特地从青云观为你求来的,知道你今日要来,正好拿出来给你用。”
青云观的符箓聂兰台也听过,据说不论求财求子求姻缘求平安,都很灵验。
没想到这老太太这么有心,还特地为她求了青云观的符,就是不知道求的是哪一样。
然而下一刻姜老太太说的话让聂兰台好感全无。
“聂氏,你以前的种种行径满京城无人不知,我虽是深居内宅的老太婆,也听过一耳朵。因此我特地去青云观求了驱邪符来,不仅能驱邪,还能驱妒添善、清心正气,你受了那符灰,便能驱走身上诸般邪恶,望你以后洗心革面,好好做人,不要辱没了萧家的门楣。”
聂兰台垂着眼皮没吭声。
姜老太太见她不吭声,脸一沉,肃然道:“我老婆子说话难听,你们年轻人爱不爱听我都要说,身为女子,就该宽容大度……”
刚说到这里,一名侍女端着一个红漆茶盘走过来,茶盘里放了一只蓝地粉彩山水花鸟茶盏,侍女将茶盘递到聂兰台面前。
按大兴的风俗,新妇头一次见长辈,无论是自家长辈,还是外祖家长辈,都是要敬茶的。
聂兰台端起茶盏,高举过头奉给姜老太太,语声听不出丝毫异样:“给老太太敬茶,祝老太太如意安康,福寿绵长。”
她的称呼改得很自然,人家叫她“聂氏”,她何必还自讨没趣,硬贴上去称人家“外祖母”,这又是她哪门子外祖母哟。
姜老太太没有接茶,而是继续说道:“听说前阵子你在醉仙楼大闹了一场,把官府也惊动了?”
聂兰台维持着举茶盏的姿势不变,淡然道:“确有此事。当时我在醉仙楼用午膳,突然跑来一个我不认识的妇人,一口咬定我与他相公有奸情,我即刻报了官。幸得京兆尹汪大人查明,那妇人原来是个寡妇,丈夫已经死了好几年,她纯粹是收了别人钱财,受人指使,故意来诬蔑我的。幸好汪大人当场就还了我清白,不然这种谣言传出去,我可没法做人了。”
姜老太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