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事情有点出乎意料的发展,但是站在每个人的角度上一想,便又觉得,也该是如此。
眼前的杨婵比从前神色更沉稳,也更有书卷气些,却不知为何,落在寸心眼中,总觉得杨婵似乎有意无意的眼神焦灼,像在亲近她。
想了想,寸心觉得可能是自己刚才一进门说的那句话略有几分客气,让这一向细腻的小丫头以为自己和她生分了。
但其实也就那一句话,是因为确实张口就要人帮忙,寸心坚守礼多人不怪,客气了一些。
分明后面说杨婵懂她已经算圆回来了,刚才说起正事,杨婵也像是翻过去了这一页。
可这会儿事情说完了,眼神又有些兔子似的试探。
寸心微笑着往前探了探手,将杨婵颊边一缕碎发拨到耳畔“做的非常好,也很优秀。”
虽说事情不算繁琐,但以家变那年杨婵的年纪,应当还没有上手家中俗事,能无师自通的做到不出错,寸心就觉得值得一夸。
毕竟虽说是神仙,但生活在人世,总有些事情还是得顾虑顾虑。
不过也不用想得那么复杂,无论事情最后落点在哪个点,反正多多少少夸一夸总是没错的。
自从重回千年前,寸心就打定主意,尽量不落下言语中的话柄,就像礼多人不怪一样,把话说得圆乎点没什么不好。
果然,就算进步的再快,杨婵除了家中突逢巨变的那一段日子,其余时候也算得上安稳,心智比寸心的波折多少还是少些。
听寸心这么一夸,女儿家的羞涩蔓延上杨婵双颊“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算不得优秀,嫂子和二哥抓了个恶人,才真是功德一件。”
说起来,杨婵还有些惊讶呢,没有想到,她的哥嫂不但还没有风花雪月,也暂时还没经历过别家的柴米油盐。
但离别和搞大事还真是一点都不落下,难道说连分别都要以十年做一节了吗,那也确实是有点久。
杨婵其实差点就想说,如果还有下回,也别十年都没有个信儿,虽说府中也有人做伴,但到底心中不可能全不挂念。
可毕竟哥嫂感情好也是杨婵所愿,担心这么一说太过粘人,嫂子多想,杨婵最后还是没开口。
对杨婵心中的千回百转,寸心没有去猜测,只是按照前世记忆做了决定,拉着杨婵的手坐下细细说了起来。
“并不是一定要惩恶除奸才是功德,你将所学传授给他人,虽说短时间内未必能看到成效,但从长远来看,亦是善事一件。”
“天下动荡日久,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数不胜数,倘若连温饱都成问题,又怎么会有人有心情充实学识呢。”
“大乱之后,方有大治,你,就是有这样心肠的人,并且已经付诸了行动,怎么就不算功德了呢。”
其实寸心并不是一个擅长说教的人,但是得益于当年的积累和现在独特的眼光,话虽说看上去有些空,但道理却是实打实摆在那的。
手握宝莲灯的杨婵早在当年送弱水上天之时,就已经拥有了连当时杨戬都没有的仁慈之心,夸赞她心善的人,很多。
但其实那样大的动乱结束后,杨婵的独特与善意就逐渐随着岁月长河而且如水一般回归了平静。
甚至现在,关于三圣母的传说还在,可在灌江口,大家张口叫她最多的,还是杨三小姐。
好像杨婵做出付出已经是理所应当,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无私奉献。
只有寸心一开口,说的分明是一样的事,却因为那话语中的维护之情,一句‘已经付诸行动’,而肯定了杨婵作为个人的奉献。
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杨婵本性并不是个居功自傲且想要功德的人。
但还是要说,这样一句有所指的夸赞,还是让杨婵得到了确切的肯定而心中一阵熨帖。
大约这就是家人的存在与旁人的不同之处吧。
在外做的再多,也是职责所在,是心之所向,是身负能力便负有的责任。
但关起门来,在嫂子心中,她是个成长看得到,无论大小,出发点是善意,哪怕只做了件小事都值得夸赞的。
妹妹。
先前心中升起的那一点点担心分别太久而不再亲切的忐忑,随着寸心依旧的温和包容而消弭,杨婵抿唇一笑。
和寸心生来的张扬不同,杨婵身上流转的知性温婉,在这抿唇的笑容中,显得越发秀丽动人。
其实单从容貌来说,杨婵并算不上绝色,但加上这通身的温柔气质,便是一颗心早被打磨到圆润光滑如石头的寸心,也觉出几分独一无二来。
罢了,真亲如姐妹,很显然在她和杨戬现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并不现实。
但杨婵对她的情谊却看着出自真心,已经短暂超越了姑嫂之间的客气,虽说无法真切的当一家人,但总是能做朋友的。
人小姑娘都能勇敢的迈出情感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