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西堂,徐庆一边差人将屋里打扫干净,一边忙着往青瓷瑞兽香炉里填了些安神香。
忙完一切后,他才放松下来喘了口气。
这时,身旁的年轻寺人弯腰谄媚道:“大内官受累了,您看,您一不在,小的们就乱了套,劝又不敢劝的。要我说呀,您在这宫里,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呐。”
徐庆瞥他一眼,没应声。
类似于这种恭维的话,从他当上内官起,每天都不知道要听多少回。如今,即便是再大的话,他也能心平气和,不起波澜了。
年轻寺人并没有感觉到不对,他依旧满脸堆笑,“欸,大内官,您看您累的,小的给您捶捶肩。”
“今儿个可有发生什么事儿吗?”徐庆也不驳他的面子,缓声道。
“就是郡主来了一趟,后面小的就不清楚了。”年轻寺人想了想,回道。
“郡主……自己来得?”徐庆闻言顿时有些不安,“没吵架吧?”
“是,没听说陛下传召。至于吵架,应该是没有。小的是在外面候着,没听见屋里有动静。”年轻寺人虽有些奇怪,但也不敢多问。
“那就好。”徐庆将心放回肚子里,点头道。
“小的还听人说郡主先是去了趟后宫,送了点儿时兴玩意,后面才来见得陛下。”年轻寺人又道。
说着,他靠近了些,极小声道:“郡主嘱咐过,说前几天看内官似乎有些腰痛,便送来些上好的药材,望内官不要嫌弃。”
“今日之事不许对外人道也。”徐庆垂眸道。
“是,小的懂。”年轻寺人会心一笑,他顺便还恭维了一句,“郡主每回来都惦记着内官,可见内官的份量。”
“她是个有心人。”徐庆也算是弄清了她这次进宫是为了什么。
二人这厢话音刚落,皇帝就走了进来,身后无一人跟着。
到他这个年纪,徐庆也算是用顺手了。再给他换一个,反倒有些不舒服,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利落呢。所以,一般徐庆不在的时候,皇帝就自己一个人单独呆着。
“陛下。”徐庆示意那年轻寺人离开,自己迎了过去。
“怎么样啊?”皇帝问道。
“太医令说暗伤太多,又兼奔波劳累,大概也就这一两年了。”徐庆叹息一声,脸上浮现些许悲戚之意。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感慨道:“看来,不只是朕老了,大家都老了。”
他又转头对徐庆说道:“你也老了。”
“是呀,老奴这老得满身都是皮褶子了。”徐庆笑着附和道。
“徐庆,你跟朕多少年了?有四五十年了吧?”皇帝也笑了一声。
“回陛下,四十八年了。”徐庆十分认真地回道。
“都四十八年了。”皇帝眼光有些发散地呢喃道,“朕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时,你比朕高出一大截。朕还和母后说不想要你,你太高了,显得朕没气势。”
“是,老奴比陛下大上不少,这不后来就再也没长过嘛。”徐庆回忆了一会儿,突然感激道,“老奴还要多谢陛下当年施救之恩。”
“到如今,连杳杳也长大喽。”皇帝没接他的话,而是岔开了话题。
说罢,又咳了好一气。
徐庆和大多数人不同,他当初并非以寺人身份进得宫,而是皇帝的伴读。只是一朝清查,家族全体以贪污受贿,谋害朝臣为罪名被全体诛杀,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
还是当时身为太子的皇帝给他求了个情,他才得以留下一条性命苟活。
他忙给过去给皇帝顺了顺气,边顺边又想起了什么。
他轻声道:“欸,陛下,老奴今日回宫时碰上了件趣事儿。”
见皇帝没反驳,有兴趣听,他才继续说道:“当时郡主和太子殿下在宫门口闲聊,老奴经过时无意听了一耳朵。郡主问殿下记不记得殿下唯一一次同她一起听陛下讲学。殿下说什么,老奴没听清。不过,郡主却说她记得,说陛下讲得是新序杂事,爱民如子那一段。她说她还记得殿下当时讲了什么为四海苍生,克己奉公。为天下万民,万死不辞。”
“也就她还能记得了。”皇帝惋叹一声。
“郡主是个好孩子,就是性子拗了些。不过到底还小,能有这份心,便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徐庆真心实意地夸赞道。
“还好永安死得早,不然朕从哪儿得这么个好孩子。”皇帝玩笑似的叹谓了一句。
“郡公在,陛下也能把杳杳召进宫呀。只不过那时候,照着郡公那么个直来直往的性子,怕是要在朝堂之上痛斥陛下抢他女儿了。”徐庆乐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皇帝虽“哼”了一声,但脸上却不见不快,甚至还鲜少地开心了一会儿。
郡府。
越葭正一手抱着块木头,另一只手持一把小刀,一刀一刀削着。她手上那块木头连个雏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