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混沌初开的乱世里,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
他们身肩国家兴旺,黎明苍生之大任,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脊梁与担当。
无数的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缅怀那些在战争年代替我们牺牲、替我们争取、希望种花家站起来的先辈们。
每每深夜看着这些人的故事,想着当年他们风华正茂的年纪,埋葬在他们自己都不认识的异国他乡,我就觉得——无论哪朝哪代,在哪里,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一个新的秩序的诞生都是需要一群勇敢的人来保护。
正巧,我的主角们有了这次保护国家的机会,我便想让他们不负众望。
整本书写下来,我觉得主角们在成长,而我自己也变得与之前不一样了。
动笔之前,一直想写一个智斗的权谋故事,因为我本身很喜欢看人与人之间的斗法。
动笔之后,尤其是故事中后期,故事里所有人物的行为,都不由我控制了。
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都有杀戮开国功臣过往。而他们往往都是无奈之举。
人与人之间若没有了那些欲念,便没有了那些杀戮。
在这本书里,我没有让季凉按照心中所愿报仇,而是希望她跟在许安归的身边,看着一个帝王如何辛苦,又是如何在大义面前舍弃了自我。
我希望我的女主是一个能撑得起一个国家兴亡的后辈。
这也是她父辈的希望。
仇恨从来都不能让一个人真正幸福,那些背负仇恨的人需要一个冰释前嫌的理由。
没有人愿意就这样痛苦的活着。
季凉一开始不懂,可她后来懂了。
如果她执迷不悟,她终将跟许安归背道而驰。
在她懂了以后,她选择了掩埋朝东门真相。
因为对于这些活着的军门之后,当年的真相是什么样的,真的不重要。
若是军门造反,那他们死有余辜,他们这辈子都抬不起头,翻不了身。
若是皇族无情,那他们世世代代终将生活在仇恨里,让国家不得安静。
这不是女主想要的,也不是女主父亲期望看到的东陵盛世。所以最后她选择为保护东陵长久献上了自己的最后一计。
东陵北境局势不稳。
东陵与乌族终将有一战,而这一战将决定两国国祚。
季凉在文中说过一句话,只要是有领土,那便会有纷争。只看是谁能稳住这纷争罢了。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她的有生之年里,让东陵边境再无战事。
因为身体原因,她能在朝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她必须马不停蹄,在有限时的时间里完成这些事。
所以,这本书整体的时间线非常短。大约只有一年的时间。
说完女主再来说说东陵皇子一脉。
太子许安泽其实有当太子的能力,他身边也有聪慧至极的谋臣。
可他心思不正,逐渐在权力中迷失自我,后期更是有架空帝权的野心。
许安泽身边的谋臣,何宣也不是能称为一个称职的辅佐谋士,因为他做所的一切都有私心。
他没有尽到一个辅佐大臣应该尽到职责。
他的心中装着的不是天下。
所以他最终都没能在东陵出将入相。
太子妃所在的郭氏一脉在朝堂上如日中天,皇后赵氏家族也在北境根深蒂固。
这代表是历朝历代与皇权相对的外戚当权。
这是哪一任帝君都无法避免的现状。
四皇子,清王殿下,许安桐则是天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他只想与自己心爱的人畅游田地,奈何红颜薄命。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快乐的,哪怕那时候他们已经被太子一党针对,去苦寒之地之番。
后来清王妃死的那日,其实连带着许安桐也死了。
他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人之后,求生欲极差。
唯一撑着他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他的母亲与他的亲弟弟,许安归。
所以才有了书前卷二里,许安桐不择手段也要留在宫里,想要成为许安归的助力。
他从一开始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许安归当皇帝。
说他恨不恨当时的太子许安泽,肯定是恨的。如果不是许安泽使了手段,让他们去了西域苦寒之地,清雅也不会死得那么早。
所以许安桐回来,为了许安归,更是为了清雅。
故事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李心菀给许安桐续弦。
我想着许安桐身在权力的漩涡之中,这一生都没有为自己求过什么,我希望他能脱离这个牢笼,获得自由。
即便是自己不行,也可以用自己手上的权力,放一个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