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让人看座,众人依次坐下。
“嫂子这是第一次带着两个千金来我们东宫,我还不知道这俩孩子叫什么呢,有劳嫂子给我介绍一下。”
李文忠夫人起身,拉起年长的那个姑娘说:“娘娘,这是臣妇的大女儿,小名儿叫冰清,今年15了。”
妙贞看她中等身量,秀发乌黑浓密,标准的鹅蛋脸,眼睛虽不大却乌黑有神。皮肤莹亮有光,更显得唇红齿白。她站的笔直,行礼问安,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风范。妙贞不禁暗自称赞,替耿氏高兴。
随后李文忠夫人又拉起另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女孩子说:“这是我们老三家的大女儿叫做玉洁,比冰清小一岁多,俩孩子都是养在我的膝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要好。”
妙贞仔细打量二小姐,看她虽然比姐姐小两岁,身量反而还高一点。许是与堂姐一起长大,两人神情有些相似。都是鹅蛋脸,只是二小姐的眼睛更大,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一见难忘。也许二小姐是国公府的旁枝,她并没有大小姐那般自信明媚,却更加温婉内敛。
太子妃高兴地说:“两位嫂子好福气啊,你看李家这两位千金,长得如花似玉,又如此文雅娴静,一看就是名门淑女。李家嫂嫂教女有方,沐家嫂嫂也慧眼识珠。”
两位姑娘听太子妃夸赞,都有些害羞,不过举止依然落落大方。妙贞心里更加满意。
太子妃看妙贞一眼,于是她开口问道:“李家嫂嫂将两位女儿养得如此知书达礼,真是让人羡慕。我家也有两位妹妹,每天就知道调皮气我母亲。不知两位李小姐,平时在家读什么书?”
李冰清稍加思索,答到:“回王妃娘娘的话,臣女自五岁起就和兄长们一起跟着家里请的先生读书。四书五经都读过,不过我天资不够,不如几位兄长学得扎实,勉强算认得几个字。这几年哥哥们随父亲四处征战历练,我在家里由母亲教着管家理事。闲暇之余,读一些诗词歌赋消遣。”
妙贞笑着夸奖:“这孩子真是又懂事又谦虚。那二小姐呢?”
李玉洁连忙起身,躬身说道:“回您的话,小女也是五岁进学堂,跟着兄长姐姐一起读书。读的也是四书五经。今年起,母亲说我是大姑娘了,也该学习手工女红了,所以跟着家里请的女师傅学习裁剪绣花。我不似姐姐那般聪慧,并不擅长诗词。小女闲暇之余,喜欢去伯父的书房看地图和一些记录山川河流的地理书籍。”
妙贞越发满意,频频点头,笑着对李夫人说:“这俩孩子可真是人如其名,高雅脱俗、冰清玉洁。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说起话来都是中气十足,开朗豁达颇有咱们武将女儿的本色。”
太子妃也点头附和,夸奖道:“难怪母后常常夸赞嫂子,在家相夫教子、劳苦功高。不但景隆好学上进,陛下选他入宫给皇子伴读,我看这女儿们也都才貌双全,出尘脱俗。”
李家两位小姐听太子妃如此夸赞她们,都轻轻颔首,躬身谢恩。
太子妃抬手把她们二人叫到跟前,褪下白玉手镯戴到了大小姐的手上,说:”两位嫂嫂马上就要亲上加亲了,这对手镯是我大婚的陪嫁,送给冰清给孩子添个嫁妆。此物成双成对, 又被鸡鸣寺的住持开过光,必能保佑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李夫人本想推辞,看太子妃执意如此,只得让孩子收下。冰清看母亲发话了,这才收下礼物磕头谢恩。
太子妃又将头上的珠钗拔下一支,顺手插在了二小姐的发髻上,说:“玉洁也是个好孩子,明年就要及笈了,这支珠钗是贡品,给你加笈,愿你觅得佳婿、平安顺遂。”李玉洁害羞地低下头,叩首谢恩。
妙贞也起身走到两位姑娘面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对红宝石耳环放在冰清手上,说:“你们两家门当户对,孩子们青梅竹马、男才女貌的,这是一桩良缘。我听着都替你们高兴,以后都是好日子。冰清肤色白皙与红宝石相得益彰,给姑娘添个嫁妆,也是我和燕王的小小心意。”
李夫人听到这里,连忙拉着大女儿一起向妙贞道谢。
妙贞又从袖口拿出一块玉佩,这块玉佩雕刻精湛,美玉洁白无瑕,泛着柔润的光泽,一看就价值不菲。
“此玉产自昆仑山,是蒙古王宫的藏品,陛下赏赐给我父亲的。我父亲寻来能工巧匠,一块原石只雕琢出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工匠雕琢完成后,做成了两块玉佩。这两块玉佩既能分开佩戴,又能合二为一,寓意甚好。父亲将这两块玉佩分别给了我和弟弟允恭,我每日佩戴,不曾离身。今日见到你家的二小姐,甚是投缘,喜欢的不得了。愿将此玉佩,赠予她,还请李家嫂嫂莫要嫌弃。”
李夫人听到这里,当然明白这是妙贞看上了玉洁,同意了这桩婚事。脸上不禁浮上喜悦之色。
“哎呀,燕王妃太谦虚了,此物是御赐,魏国公的珍品,自然是价值不菲。您将此物送给玉洁,那是她的福气和造化,也是咱们两家的缘分。”
玉洁见大伯母如此说,顿时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