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女孩子的陪伴下,观音奴很快适应了大明的宫廷生活。她寄人篱下又是王保保的妹妹,陛下皇后礼待与她,她心里跟明镜似的,明白这是跟哥哥示好,希望有朝一日哥哥率部来归。元朝大势已去,元顺帝一向对她的父兄颇为猜忌,她也希望哥哥能归顺大明做一个富贵闲人,一家人安度余生。
江南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住的时间一长,观音奴竟然有点明白刘禅“乐不思蜀”的心情。她本就不是一般女子,她的父亲只有她一个独生爱女,又一直生活在权利政治中心,从小就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审时度势。
在观音奴看来,这些开国功臣的嫡女,常遇春的长女已经册封为太子妃,谢成的女儿谢润玉和她年龄相仿,看皇后的态度,应该也是看上了她做儿媳。只是不知道是许配给秦王、晋王、燕王中的哪一个。
邓愈和汤和的女儿比她小一岁都才12,皇后娘娘应该还在观望中。而武将中的第一功臣徐达的女儿徐妙贞,皇帝和皇后已经掩饰不住对她的喜爱,虽然年龄最小,观音奴却十分肯定妙贞一定是他们的儿媳人选。若不是年龄与太子相差太多,徐妙贞一定会力压常捷成为太子妃的不二人选。
太子和几位皇子和公主都拿她当自己人,熟稔地直呼她的乳名,就连冷冰冰的四皇子也在看到她的那一刻浮现温暖的笑容。徐妙贞的聪慧、内敛,左右逢源,让阅人无数的观音奴都另眼相看。她决定即使不能与徐妙贞做朋友,也绝不能与她为敌,在她的刻意结交下,徐妙贞也很快与她熟络起来。
这天太子皇后宫里请安,犹豫半天才羞涩地说:“母后儿臣想跟您借个人?”皇后不解地问:“借个人?你要借谁?东宫服侍的人不够吗?”太子回:“母后,现如今捷儿在家备嫁,宫里两位教习嬷嬷整日教规矩,捷儿肯定是又孤单又无聊。儿臣想跟母后讨个人情,让妙贞去郑国公府陪陪捷儿吧,两个人一起学规矩也没那么枯燥您说是吧?”
皇后娘娘一听,取笑太子:“哎呀这可真是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媳妇还没娶呢,就惦记上本宫的人了!我这当娘的竟没看出来太子还是怜香惜玉疼媳妇的人呢?我要不给我成恶婆婆了。行了,既是你提的,你派人给贞儿送过去吧。别光让贞儿干活儿,你们东宫有啥好东西也给贞儿分点儿,白使唤我的人我可不答应!”
太子不好意思地挠着头对贞儿说:“那就有劳贞儿妹妹了,前几日进贡的几支上好的湖笔,我都拿给贞儿,别的俗物配不上我们贞儿的才气。”
皇后满意地对妙贞说:“贞儿既然太子诚心求你,酬劳也还成,你就给他当回差,等太子大婚的时候,本宫再给你向太子讹个更大的红包,你说好不好?”
妙贞一听,连忙俯身谢恩,然后娇俏地说:“贞儿今天虽然领的是太子殿下的差,却只念皇后娘娘的恩,还是娘娘疼我。这几个月我可得好好想想要什么,有娘娘给我撑腰,我今年明年可要在太子殿下这里发大财。”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太子殿下派人取来了湖笔,又安排东宫主管王贵柱亲自护送妙贞去郑国公府。妙贞收拾完东西,与皇后娘娘辞行后在坤宁宫门口等王贵柱。忽然,看到燕王朱棣带着一个嬷嬷走了过来,妙贞看了,连忙迎上前去行礼问安。
燕王一脸欣喜地说:妙贞,方才听宫人们讲你今日要出宫去郑国公府,我还怕赶不上送你呢,还好你还未出宫。”妙贞一听连忙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谢燕王殿下来送臣女,殿下学业繁忙,不敢叨扰,这才没跟您说一声,下次再走一定去跟殿下辞行。”
。燕王连忙摆手:“本王不是这个意思,我去年离开应天随太子殿下去凤阳之时,曾答应过你要带礼物给你,你还记得吗?”妙贞听了连忙说:“记得记得,难得一件小事燕王殿下还放在心上。不拘是什么,燕王从故乡带回来的,一定是好东西!谢谢您了。”燕王听了,忽然露出一丝骄傲的微笑:“贞儿,我知道太子爷刚送你几支价值不菲的湖笔,再送什么也都比不上太子的礼物贵重。不过我敢保证,我送的礼物会更合你的心意。”
燕王说完,就喊身后跟着的嬷嬷上前,此妇人30多岁的年纪,慈眉善目看起来似曾相识异常亲切,奇怪的是她看到妙贞只是和蔼地笑,却并不上前行礼。妙贞正在猜想此人是何身份时,燕王故弄玄虚地说道:“贞儿,我知道这些年你心心念念牵肠挂肚的人是谁,”
话还没说完就被妙贞打断了:“殿下您一定是弄错了,那人走失时我虽然只有三岁,她的面容却历历在目,一日也不敢忘。此人虽与她有几分相似,却并不是我孺慕之人。”
燕王不以为意继续说:本王当然知道她不是,也并不是特意找一个相似之人让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此人比那人大三岁,也姓张,两人是亲姐妹。回到凤阳后我从知情人那里打听到那人婚前生活的村子,那户人家小女儿出嫁后随着夫君南征北战最后又不知所踪,当年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的大儿子大女儿也不知身在何方。巧的很,我派去之人打听到那人背井离乡的姐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