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个秀才, 但对于大丰村这支没出过几个有功名族人的宋氏宗族来说,也是值得开祠堂祭祖庆贺的大事。
宋氏族人自然欢呼雀跃,其他村人也与有荣焉。
一个秀才的功名, 就将宋老二家往日的种种劣迹抹消一半。
之前宋家做肉汤面生意,跟村里人买面粉, 买粉条,着实让他们赚了一些钱, 但有时候想起宋老二两口子的劣迹, 大家背地里还是会嚼舌头,但自从宋辰考上秀才后就不一样了,再议论宋老二家,大伙儿就会担心会不会得罪官老爷。
秀才不是官, 但对大丰村的村人来说, 和官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反正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尽量敬着点才对。
与此同时, 宋家的肉汤面敢在冬季的尾巴和春季的开头又火了一阵。
这件事,还和前段时间几个肉汤铺子的歇业有关。
一开始大伙儿以为肉汤铺的东家陪同家里的小辈考试, 所以几个铺子才会歇业,谁知道等院试都结束了, 还不见铺子恢复经营,让一些本打算在考完试后喝上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肉汤的考生都大失所望。
后来才知道, 原来熬汤底的居然是这一届的秀才,之所以在院试结束后铺子还没有恢复经营,是因为人家还要参加知府大人举办的春日宴。
这下子, 原本只在保安县里红火的肉汤面的名声一下子传到了其他县城百姓的耳朵里。
一些人觉得读书人围着锅炉打转不务正业, 做生意更是沾染铜臭, 大多数人都对这个秀才公熬制的,被诸多人推崇的美味肉汤感兴趣了。
宋家直接在原本院子的旁边又买了一块空地建起了屋子,那幢屋子里,又垒起了一个个灶头,从那天以后,那间屋子的烟火就没有熄灭过。
村里其他人也变得更忙了,因为宋老二家,村里大多数人家这个冬天也多了几百文甚至更高的进项。宋家的肉汤生意好,意味着他对其他食材的需求量也大,今年开春,大伙儿在耕种前都先跑来宋老二家找秀才公询问该多种些什么,少种些什么,就怕耽误了发财。
今天老宅子里的人就特别高兴,因为宋辰又给他们找了一个挣钱的出路。
“你让我们给你送汤?”
宋家的几个男人坐在老宅的堂屋里,女人们在堂屋外的屋檐下缝补衣服,同时也竖起耳朵听着屋里的动静。
刚刚大呼小叫的是宋二马。
因为就在前一刻,宋辰这个堂弟过来说给他们这几个堂哥找了个差事,不知道他们肯不肯干。
宋辰口中的差事就是帮他送汤。
在此之前,来宋家买肉汤底的商贩都是自己送肉和骨头,然后再将汤运走,这部分商贩大多也没有自己的牛车马车,只能花钱租赁。
宋辰想着,反正这钱也是要花的,为什么赚钱的不能是他呢。
再加上现在买汤底的人越来越多后,宋辰的这个想法越来越清晰了。
拿保安县来说,那里的常驻百姓相当于十来个小镇百姓的数量,光一个摊位,肯定无法将生意包揽,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了一碗汤,天天都从城南走到城北,城东走到城西。
所以从年前开始,县城里早就又多了一摊肉汤生意,两个摊位离得很远,几乎不干扰,在多了一家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另一家的生意也没有受太大影响。
但毕竟也算竞争的同行,两家人互相不待见,平日来取肉汤送炖汤的原材料时,都是分开的。
如果是宋辰送货,肯定装在一辆车上,分别送给他们,差不多的路程,一趟就能送完,对方可以少给点运送费,但宋辰却能收两份钱。
县城如此,更何况府城呢。
所以不久前,宋辰就买了两匹马两头牛回来,马负责送远一些的地方,牛负责送周边几个城镇,农忙的时候,牛还能租给村里人干农活。
“送府城那一拨的远一些,用马车来回也要大半天了,早上天不亮就得出发,所以工钱也高一些,一天三十文,送附近几个县城镇子的虽然近,但是量大,可能得跑两个来回,一天二十五文钱,当然这是给堂哥你们的工钱,一个人赶车我也不放心,最好再找一个同村你们相熟的兄弟压车,他们的工钱前者十五文,后者十三文。”
去码头、粮铺帮忙扛包,一个壮劳力累死累活一天也就二十文钱左右,这是村里男人们农闲时最好的收入了,但现在宋辰开的工钱比扛包更高,只是赶牛车马车送汤底,这活儿可比扛包轻松多了。
至于压车虽然工钱看上去少了不少,但问题是堂弟家天天都要送汤,等于天天都能有这份收入,但扛包的活儿,不是随时都有的。
一天三十文,一个月就是九百文,将近一两,就算是跑周边,一个月也就七百多文,光是种地,压根不可能有这个收入。
大伙儿不知道宋辰能靠这个挣多少钱,觉得宋辰这么大方,纯粹就是帮衬他几个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