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婶回来后,很讶异地看着秦黍交到她手上的铜板。铜板让秦黍找了个草绳串起来,因此也好拿。
“怎么这会儿功夫就给我挣了这许多钱?”这一串铜钱少说有二三十个了。
秦黍正要说,就见一旁与杨婶交好的大爷道:“这小姑娘可厉害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剩下的就让这大爷像说话本故事一样说给杨婶听了。
杨婶边听边拍大腿,直惋惜这场热闹没让她现场赶上。
秦黍看得真是好生无语,果然爱听八卦和故事是人类基因带来的属性,不拘朝代和性别。
能出来摆摊儿的嘴皮子功夫都不差,大爷很快讲完了故事,秦黍赶忙拉过听得还未尽兴的杨婶,“杨婶,我祖父他们走了?”
“是啊 ,我亲眼见他们上路的啊。”
秦黍:……这话怎么听得这么别扭呢,唉,不管了,回去了就行。
牛车直接将路上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沈海一回到家,赶忙就去撒网捕鱼。这会子现撒网肯定是捕不到什么鱼,但没事儿,这是他为明天做的准备。
等他再次回家时,他便叫上了宋二郎。此时宋老爹正在屋里头休息,沈海没进去,而是站在屋外跟宋老爹说了一声便把打算喂牛的宋二郎带走了。
“沈叔,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宋老爹比沈海小上一些,但却是和他是一辈的人,宋大他们虽出生得晚,却是和沈荷秦关他们是一辈人。
“村里不止我们一家捕鱼,我们去收鱼。”
在镇上干等着沈海的秦黍很无聊,她便把摊子拜托给杨婶,让她帮忙照应着,而她则带着宋大郎一起走街串巷起来。
这会儿也到饭点了,她和宋大郎一人拿着两个肉包吃着。宋大郎这是从逃难到现在第一次见到肉,也是第一次见到面粉做的细粮,他包子拿在手上一时有些舍不得吃。
秦黍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你要饿晕了,我可搬不动你,就只能将你丢在这儿不管了。”
她在一旁都能听到宋大郎那震天响的肚鸣声了。
宋大郎尴尬地捂着肚子,最后决定还是吃一个留一个,留的那一个带回去给自家老爹和小弟。
秦黍只来得及将镇子转了一半,她和沈海说好了过来的时间,看了下日头觉得差不多了她便领着宋大郎回到摊子上。
她将买来的肉包又给杨婶分了两个,杨婶看着肉包,很不好意思,“……黍丫头,你们家日子不好过,怎么好拿你的东西?”
“杨婶你这话就见外了,我们反正要吃午食,不多你这两个包子。”秦黍笑了笑,“我借你家牛车,我都没客气什么,您这还跟我客气呢。”
她这样一说,杨婶倒不好再推拒什么了。两人话罢,杨婶在一旁吃包子,秦黍便帮她叫卖菜蔬。
午时刚过,天气又热,来买菜蔬的人还是很少的。秦黍百无聊赖地叫卖着,突然街头跑来一个气喘吁吁的人,他在菜摊前站定,扫了一圈各样菜蔬,“你们这菜都怎么卖啊?”
杨婶刚要说话,秦黍就指着各样菜蔬说起价格来,只有那个别一两样她需要问过杨婶价格。这正卖着菜呢,那边沈海就挑着鱼过来了。
秦黍眼尖,一眼就看到。她给客人捆绑好菜蔬,打量一眼对方的穿着,开口道:“小哥,鱼要吗?刚从河里抓来的,还很新鲜呢。”
那客人就在摊子前打量了一圈,疑惑道:“你这鱼在哪儿呢,怎么也没见着?”
秦黍就伸手往他后头一指,笑道:“这不来了嘛。”
客人也顺着她指的方向瞧过去,发现还真是。
一旁的宋大郎赶忙接过沈海的担子,将两个木桶在摊子前放好。秦黍现在顾不上和沈海说话,只探头往木桶里瞧了几眼,就见这会儿带过来的鱼类要比上午的丰富得多。
她忙招呼客人,“您来得巧,上午我们只带过鲫鱼鲤鱼呢,这会连财鱼鳙鱼都有了。这财鱼兆头可好呢,吃了招财进宝啊。”
那客人犹疑地看着她,“你这张嘴就来的说法,我可是有些不信。”
秦黍就指着财鱼两侧花纹道:“你看这像不像一枚枚铜钱?而且财鱼的肉质不仅鲜美还很滋补,对于受伤的或是气血亏损的人大有好处呢。”
“真的假的?你这别是为了卖鱼什么话都敢胡诌吧!”
秦黍立马摆手,“沈氏鱼摊出货,不为卖鱼说假话。我这儿可都是打药铺听来的呢。”
那客人一听,眼珠子一转,也探头朝木桶里看来,嘴里道:“那你这里有几条啊?”
秦黍就看向沈海,这木桶里都是鱼,刚她只看了看鱼种,具体数量她还真不清楚。
沈海在一旁歇着,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闻言道:“四条。”
秦黍眼睛一亮,喜庆话随口就对客人道:“你看这不就巧了,正好‘四时发财’呢,这兆头着实好!”她看向客人,“那这鱼您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