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罪证(2 / 3)

后,可是醉到上午都请了假未来点卯。

念及此处,王世杰不由地也有些触动。

“国师大人何在?”

——————

国师大人忙着谈生意呢。

“这两万石的稻米,我待会儿自会去验,不过价钱嘛.毕竟从常州府可以走京杭运河入长江,可溯江而上到芜湖,青弋江也好,句溪也罢,总该是要纤夫和民夫的,每石的价格,再降八十文。”

姜星火自然是半个铜板都不打算给对方付,所为的不过是探查清楚丁梅夏等常州府官员,盗卖常平仓存粮以及备倭军军粮的事实。

但既然扮演的是商人,总得在商言商,否则凭白惹人起疑。

陈掌柜亦是貌似诚恳地答道:“您有您的难处,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这年头粮食就是命,眼下粮价还在涨,一天一个样,咱们这交易的量大,酌情便宜,最多也就便宜五十文每石。”

从官仓里盗粮,怕压根就是无本买卖.

姜星火心中冷哼了一声。

若非是自己知晓其中关隘,恐怕还真被他这般诚恳的模样打动了。

姜星火心念一动,故作为难之色道:“唉,既然陈掌柜如此说,那就各退一步,七十文。”

“六十五文。”陈掌柜咬牙切齿道。

姜星火拍了拍扇子道:“那便依了陈掌柜的意思了。”

“不过丑话说前头。”

姜星火沉吟片刻后,接着说道:“这次咱们交易,所有粮食,我都要在粮仓里抽验清楚。”

要去粮仓里验,而不是交割的时候验清楚。

陈掌柜眉头微蹙。

这种情况下,他若是同意,米店的粮仓自然是没有两万石的,就是常平仓,都没有两万石那么多,更别提济农仓了只有备倭军的军粮仓里才有这么多的稻米。

这里就得说说大明的粮仓制度了,朱元璋自己是挨过饿的,所以大明建国后,非常注重粮仓制度的设立和储备。

跟隋文帝那种仓里堆满粮食宁愿烂了都给百姓吃一粒米不同,朱元璋设立的粮仓制度,都是从为民角度出发的,分别有预备仓(常平仓)、济农仓、社仓三种。

所谓常平仓,就是朝廷为了防备灾荒,令府、县等各级行政区均设有的储备粮仓,以备赈饥,具体储粮多少视行政区大小,从一万五千石到两万石不等。

如果遇到了灾荒,情况严重则无条件开仓放粮,情况不严重就借粮给百姓,不需要利息的那种,而如果遇到了青黄不接的年头,粮价开始飙涨,则以常平仓的粮食平抑粮价。

不过这是理想化的状态,正常的情况,就是常州府的这种情况了。

常平仓的粮食被盗卖一空,别说平抑粮价或是借给百姓了,就是赈灾都不够用。

济农仓是官府用政策来换取百姓主动捐献粮食,如果有缴纳一千五百石以上谷物的人,朝廷敕令嘉奖其为义民,并免除本户杂役,这个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有钱无权又不想服徭役的人。

但事实上,在大明这个时代,有钱的哪个沾不到权?所以,济农仓在洪武朝中后期就已经彻底成空仓了。

随着姜星火主张“摊役入亩”政策的推行,徭役被废除,济农仓自然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至于最后一个社仓,指的是百姓每二三十家组为一社,老朱让选一个家境殷实的当社首,人品可靠的当社正,懂书写和数术当社副,按不同的家境分成上中下三等,每月初一、十五集会,按照不同等级各自出米四斗至一斗不等存进社仓里,如果遇上灾年饥荒,上等户粮食不足的贷给粮食,中下等户则酌量赈济不用还。

不用想,这种制度连落实都落实不下去,强制推行了一段时间就自动作废了,最后只停留在老朱的纸面上。

权衡许久,陈掌柜终究是答应下来,咬牙道:“那就随我来吧。”

姜星火淡然一笑。

这陈掌柜倒也是聪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底线,若是再坚持一番,怕是生意就黄了。

“对了,接下来带您去的地方,还有咱们这次交易,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保密的,任何人不得向外透露一个字,您得答应我。”

陈掌柜突然说道。

“那是自然。”姜星火点头认可道。

不过出于小心谨慎,姜星火还是带上了十余名护卫。

陈掌柜也知道,对方是怕遇到自己给他带到偏远地点再来个绑票的情况,倒也没说什么。

事实上,陈掌柜压根不知道,米店里就有潜伏的白莲教徒,丁梅夏及与之合作的白莲教,早已将他们的交易看在眼中,这也是丁梅夏如此耳目灵通的原因。

这些扮演着不

最新小说: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娇女O被帝王A独宠了 穿成大清第一废后 一日还-时间循环 山货郎的娇小姐(种田) 八零之留子招魂暴富 打工牛马误入精英恋综后 成婚后被太子觊觎了 认错片场的武侦调查员小姐有话要说 我靠玩经营游戏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