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把这封道衍与姜星火的通信传阅完毕。 作为大明帝国官僚体系最顶层的存在,六部尚书,哪怕能力再差劲,也只是相对差劲,而眼界和格局却都是在的。 他们都很清晰地意识到了一点。 更化变法,确实可以扶持出新的受益阶层。 而无论是必须高度依赖皇权与现存庙堂体制的“新贵族”,还是完全可以由部分较为开明的士绅阶层转化而成的“手工工场主”,其实对于大明的皇帝,都是没有威胁的。 或者说,在他们可预知的岁月里,是没有威胁的。 因为更化变法,并没有修改大明的核心庙堂制度与军事制度。 靠着军队上位的朱棣,依旧牢牢地掌控着大明帝国的军权,有了军权在手,“新贵族”里的军功勋贵,是帮朱棣占领倾销大明商品市场的;宗室成员,则是依附于大明国家资产的代理人。 同时,“手工工场主”也只是帮助皇帝生产手工业商品的工具罢了。 那这么说来,《变法八策疏》里的修改科举制度,恢复荀子的儒家五圣地位,宣传圣王之说,也是为了配合变法,增强皇权的地位 “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 黄福慨然叹了口气,心头暗道。 道衍看了看几位尚书各不相同的反应,终于开口道。 “诸位,眼下还对刚才蹇尚书所提出的,关于扶持新的得利阶层的问题有疑问吗?” 蹇义沉思几息,随口开口说道:“老臣还有一个疑问。” “喔?” 本以为道衍掏出了大杀器就大局已定的朱棣,此时也精神一振,问道:“蹇尚书想问什么?” “既然陛下打算效仿宋朝,大力推动海外贸易,借此实现如宋朝那般富裕,那么老臣敢问陛下,是否又会陷入到王安石与司马光关于国家财富的争论呢?” 听到王安石这个名字,朱棣一阵脑壳疼。 今天怎么就绕不开这个作古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拗相公”了呢? 这里便是要说一个在场之人都清楚的问题。 王安石与司马光关于国家财富的争论在于,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司马光主张“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乍一看,司马光这什么花岗岩脑袋一样的守旧派?天下的财富怎么可能是固定的呢? 但这便是要说,在宋朝,经济情况也不是相同的。 相反,北宋与南宋的经济情况差距相当之大。 在北宋王安石的年代,国家虽然大力发展了商业,但主体还是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税以及对应的人头税,当然是固定的。 而王安石的这套主张,跟姜星火的理论还不一样。 王安石的“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指的是通过更化变法,把中间阶层,也就是官吏贪墨的部分,尽量收拢到国家手里,换言之,就是在朝廷的专卖权上来搞。 还是利用封建国家的公权力来谋取财富,跟汉武帝盐铁专营,把那些收不上来钱给重新收上来,没有太大区别。 这便是蹇义没有听过《国运论》相关几卷的问题所在了。 而就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朱高煦此时竟然开口了! 朱高煦侃侃而谈,只是简单地几句话,概括了一下姜星火所传授他的《国运论》的相关内容,就把蹇义的疑惑解释的一清二楚。 “竟然是做大西瓜吗?听起来倒也不是没有可行性” 蹇义微微蹙眉,但最终接受了这个说法。 毕竟,虽然蹇义不是夏原吉那样专攻经济之道的官僚,但既然是六部尚书之首,这些东西还是略懂的。 而许久不见的二皇子朱高煦,上来就给六部尚书来个“小刀剌屁股,开了大眼”,与入狱之前截然不同的表现,更是让几位不知内情的尚书啧啧称奇。 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炽,笑容温和地回首看了自家的二弟一眼。 而就是这一眼,朱高炽却马上发现了这个许久不见的弟弟,确实变得不一样了。 朱高煦的锋芒,收敛了许多,没有那副“父皇老大、我老二、天老三”的架势了。 “既然诸位尚书没有意见,那就进入到最后一个话题吧。”道衍开口说道。 PS:五更完成,求月票!!!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