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在大明的基层,士绅与宗族混杂在一起,盘根错节,无从理清。 他们的力量是如此地微小,以至于大明的军队轻易便能把任意一处摧毁。 就好似.拔毛。 可他们的数量,也太过于庞大了。 那么,大明能把自己所有的毛都拔掉吗? 拔掉之后,又该如何抵御寒冷调节体温? 拔毛都如此困难,更别说挨个挤开毛孔去植入另一根新的毛发了。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 每个县,都按照地图上的地域,顺时针划分为数十到上百个“都”,“都”并不是行政单位,仅仅是便于标识的地域划分,相当于大明县级地图里的一个个小格子。 而大明所谓的“乡”也不是行政区划,只是民间自发认同形成的地域概念。 一个县,大约会有几个到十几个乡,平均值在六到八,很少有超过二十个乡的特例。 那么按照每个县有七个自然乡来计算。 大明就有九千九百八十九个自然乡,取整数,约等于一万个自然乡。 一万个自然乡是什么概念? 一旦设立对应到某个乡的具体收税机构。 那么这个乡级收税机构哪怕只设置四到五个办事人员。 这个新增机构。 总数就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的官员人数! 是的,没看错。 大明帝国正式在编的官员队伍,到了建文末年永乐初年,也“不过是”四万多人! 换句话说,如果大明下定决心皇权下乡。 大明必须要养活跟现在官僚体系人数几乎一样的一套新班子。 这套新班子就算薪资低廉,当乘以四到五万后,依旧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那么大明帝国的高层决策者就必须衡量一下。 为了更好地收税,反而造成了新的冗官和超额的支出,多收上来的税,能不能弥补这部分支出呢?如果是赔本买卖怎么办? 算算账,值得吗? 当夏原吉说出他的计算和担忧后,出乎他的意料,姜星火竟然颔首同意。 “从算账的角度来看,确实不能单独建立一套乡级的收税机构。” “那怎么办?”朱高煦问道。 姜星火安抚道:“别急啊,是否建立单独的乡级税收机构,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我们按照政策执行的流程,继续看下去。” 姜星火又在泥土上用手指划拉出了几个字。 ②人事准备 看着这几个字和阿拉伯数字的序号,夏原吉若有所思,在心中想到。 “如果我把户部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按流程规定好.什么事情是哪个司负责,具体到哪个人,后续需要怎么做.是不是会明显地提高效率呢?” 就在夏原吉思量的同时。 姜星火复又问道:“那么我们先抛开是否建立独立的乡级税收机构不谈,只谈谈人事的问题。” “请问你们觉得,负责收税的人,应该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能力为佳呢?” —————— 密室里,朱棣问道。 “两位尚书怎么看?” 朱棣问的是两位尚书,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实际上,两人都知道,这种人事方面的问题,问的其实是吏部尚书蹇义。 或者说,这是对蹇义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问题不算难,蹇义毫不犹疑地答道。 “收税的人,首先需要识字,懂术数。” “否则的话,连姓名都不会写,算账都算不明白,怎么可能收得好税?被人蒙鬼一样哄骗罢了。” 茹瑺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在理论上收税的人最好是外乡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则,很容易受到各种关系的掣肘。” “最后,收税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洁一些.若是做不到,那么有某种能限制他被收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说完这三点,蹇义自己都摇了摇头。 若是找到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人都不难。 可问题是,大明需要的是几万个! 太难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晓得,似乎、好像,建立一个独立的乡级收税机构,从成本和人员上考量,都不可行? 这不由地让朱棣有那么一丝丝地郁闷。 皇权不下乡,看来确实有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