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安置李靖这件事外,还有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东突厥灭亡的太快,足足十万户的突厥人要怎么安排?
大朝会上对于怎么安排就掐了起来,魏徵为首的部分大臣认为,若是陛下不忍杀害,就把他们放还回去,不要留在大唐,这些人畏威而不怀德,若是让他们在国内繁衍生息,日后必然是心腹大患。还举出了例子,当初晋武帝司马炎胡汉杂居,结果惹来了史无前例的乱世危机。
中书令温彦博为首的大臣则是认为,圣人认为有教无类,就该像汉光武帝那样安排到长城以南,然后教他们纺织、种地然后感化他们,还可以收赋税。
魏徵再次反驳:“开始确实有用,但是后期的南匈奴把晋西北杀成了一锅粥,内外勾结,叛乱也十分迅速。”
长孙无忌也站出来帮腔:“若只是为了这十万户的赋税,真的大可不必,民部有这些年的记录,我们从百姓手中收来的赋税并没有多少,基本上可以说是亏钱买粮。”
房玄龄也皱着眉头发表自己的看法:“别忘了我们筚路蓝缕曾经走过的路,别忘了我们之前才换回我们的汉人,他们在突厥那边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我们这里废除了奴隶买卖,难道把他们接进来当成平民看待,那居住在本土的百姓又该怎么想?”
杜如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温丞相说的内迁没有问题,但是也不要忘了,问题都是发生在后辈,当今圣人可以弹压的住,那么后任君主呢?当长辈的合该为儿孙计,这么一个大问题不该留给后辈解决,不要忘了前隋的教训,隋炀帝仅仅十四年就亡了国,我们才建国几年?”
这话却是说的有些重了,但是杜相公最近病重,风疾加剧,而今也是抱病上朝,一个快死的人根本无所畏惧,他的锋芒几乎辐射了整个朝堂。
魏徵适当地又补上了一句绝杀:“虽说有教无类,也别忘了教化是双向的,胡汉混居的影响也是双方的,别忘了五姓七望凭什么能那么高高在上!”
“轰~”
李世民被兴奋冲昏了的脑子顿时冷静了下来,没错,他确实是有些想当然了,或许他接手的江山并没有那么贫瘠,让他觉得一切都有些轻松。
真正筚路蓝缕的乃是他的阿姐,一直到现在他的阿姐还在江南安抚百姓,白羽虽然不在国内,可是河北的安抚也一直没有停下。
他想到了他的高明,他儿子很不错,从小也是名师辅导,可是如今这个大唐真的是如同表面那样和平吗?
他表叔才华横溢,又雄韬大略,但是也仅仅折腾了十四年,传位时的嘲讽犹言在耳——焉知你的后代不会重蹈覆辙?
他自信无所畏惧,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可是他的孩子真的有如同他一样的雄才大略吗?
他从小可是锦衣玉食养大的,锦绣丛里养出来的孩子……不知怎么的,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忽然打了个冷颤。
“让他们回去!”
李世民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传出,他到底还是听从了垂死老臣的建议,把这些人放回了故土。
与此同时,东突厥被灭亡的消息成了现在最热门的国际消息,如同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周围的部落,尤其是传到了西域那边。
东突厥灭亡的消息过于意外,西突厥似乎也没那么大的威胁了,大唐的风既然已经吹了过来,那他们西域的这些小草自然也该倒过去。
不要说什么脊梁,也不要说什么尊严,这就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他们就是望风而倒,攀附生存,也就是所谓的追逐强者。
于是西域国主们,部落首领们都纷纷派遣使者到长安称臣朝拜,他们臣服于唐朝的德行,纷纷请求李世民能成为他们的“天可汗”,成为他们的新爸爸。
李世民得意地笑纳了,没想到还有上赶着要给他当儿子的,于是摆宴席亲自接待了他们。
其实他还有点后悔把突厥人放了回去,都成天可汗了,他也该做到一个可汗应尽的义务才是,不过大唐天子言出必行,他还是把这个念头收了回去。
别的部落首领们倒还行,可是西域诸国的人看到偷看到李世民容颜的那一刻,惊得一个个跪伏在地,嘴里叽里呱啦的一大串,就连鸿胪寺最精通的外语的翻译都愣是没赶趟,压根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不过,后来这些国王一个个都跟安静的小鸡仔一样,愣是守口如瓶的模样,也让李世民错失了得到真相的机会。
大唐皇帝陛下,新任天可汗,可能也不会知道,他家某位大将军已经在西域给他搞了个大新闻,还是能流传千百年的那种。
可是还不等他高兴多久,也就是在贞观四年的七月份,日食又来李世民的眼前晃悠了一圈,然后让李世民彻底冷静了下来。
“或许我就是这么受到太阳喜欢吧。”委屈巴巴的李世民去找长孙皇后,他真的是巨委屈,窝在长孙皇后的怀里就开始哭,他都成为天可汗了,怎么还会遭遇到日食,他这么勤勉努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