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封昀的帮忙,蒋如尘的棉布在府城很快打响了名声。
蒋如尘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还根据棉花的生长习性,将其拟人化,特地誊写一篇关于棉花姑娘一生的传奇故事,在府城畅销的小报上发表,不成想效果颇好。
小报背后的东家后面还拎着几提点心到客栈专门要跟她商量继续刊登剩下的系列,届时可以不收广告费,反而还有一笔不菲的稿费。
蒋如尘思虑片刻,还是不想错过难得的宣传机会,欣然答应了。趁着机会,还刊印了已经成稿的关于棉花种植和纺织工艺的书籍。
可以说,原本在府城并无多少名声的蒋氏布坊,经过蒋如尘的另辟蹊径,反而增加了不少知名度。
为了让府城的民众加深印象,蒋如尘还咬牙拿出自家压箱底的钱,在热闹的街道前,搭建一座高台,托了封昀人情,请了一个戏班子穿着蒋氏布坊制定的衣服在台上表演刊登在报刊上的棉花姑娘故事。
临城府虽是府城,新鲜事情也不少。但老百姓见有热闹可以看还是颇为欢喜,离得近的纷纷从自家拿出小板凳来,早早占好位置。
离得远的没有那么多讲究的,直接席地而坐,四处张望。
还有随着人流量而四处流荡的小摊贩自是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叫卖着自家东西,穿梭于人群中。
“咚!众位客官,好戏即将开演,请大家保持肃静。”
听得报幕人的话语,众人渐渐停住声音,齐齐将眼光移向高台处。
只见一名身穿破衫的小姑娘正背着一担柴火,气喘吁吁地在台上走着,走到一半,虚擦一下额头上的汗水,满脸忧虑地朝着底下的观众唱道。
“奴家牛小芳,家住牛家村,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叔婶住。饭做得来,田里的活干的来,忙里忙外不曾得闲。谁料叔婶太狠心,为了那点子钱,竟强要将我许给村里七十岁的张地主。地主刻薄寡恩,人老色心,与家中祖父一般大,我怎能嫁与他。诸位,如今家中紧逼,我该如何办呢?”
开场的自白便吸引众人的注意,以往大家听的戏曲,辞藻华丽,声调优美,有许多台词若是没有点文化功底的人看一遍是决计看不懂的。
现在台上表演的戏剧一开口便知与以往的戏曲不同,就如同平时大家说话的般,细细将事情的原委道来,虽然俗些,却格外受底层百姓的喜爱。
甚至连推着摊子兜卖货品的商贩也顾不上前来买东西的客人,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台上。
棉花姑娘的故事取材于蒋如尘的人生经历,讲的是一个自幼失去父母的小姑娘,从小在恶毒的叔婶身边生活,常年忍受饥饿,饱受责打。
在神仙的帮助下,脱离魔爪,经历磨难,种植棉花。最终靠着一手棉花纺织工艺成为全国有名纺织大家的故事。
故事中棉花姑娘前后境遇的巨大差距,让在场观众欲罢不能。
演出结束后,不少人都留着眼泪欢呼着。
“好!再来一遍!”
“小芳!不要怕,就该听神仙的吩咐种棉花!这起子坏人是害你的!不要放弃呀!”
有听得入神的观众甚至强行挤到台前,抬头着急地冲着扮演女主角牛小芳的戏子喊道。
总之,第一场演出可谓大获成功,大家开始注意到棉花这件出现的新事物。
从戏剧的讨论,延伸到对怎么种植棉花和纺织棉花的讨论,甚至扩大到对蒋氏布坊的关注。
不少人表示要去蒋氏布坊订几年棉衣,好给牛小芳这个可怜又倔强的姑娘撑撑腰。
蒋如尘等辛苦为此筹谋的人在戏剧结束后,虽都累弯了腰,但脸上却是止不住的笑容。
“今日多谢诸位,我已在酒楼备下好酒好菜,请诸位移步一同去。”
众人听得蒋如尘还如此贴心备下饭食,俱是开颜大笑。蒋如尘留下还有事情要处理,便让蒋福等人先陪着大家到酒楼去。
“蒋娘子,几月未见,蒋氏布坊的生意被您发展得愈加红火了。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呀!”
没成想第一个先来道喜的竟是一脸喜气洋洋的和太监,蒋如尘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起眼的人物,纵然最近在府城有点名声,但也不至于让制造局手握实权的太监屈身前来恭贺。
但人家都已经屈尊来到现场,蒋如尘不好得罪,便客气道:“多亏和公公的青眼,才使蒋氏布坊能够越加兴旺。”
“这事全凭您自己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我等不过添砖加瓦罢了。”
蒋如尘的捧场,让和安心里甚是受用,功劳却不敢冒领。
蒋如尘与和安一行人从相遇到搭讪,便一直有一股怪异专注的眼神跟着他。
侧眸顺着视线瞧过去,才发现是一名精神矍铄的中年男子,正目光炯炯地上下打量着她。
见蒋如尘抬眼向他望来,丝毫没有一点慌张,反而笑着朝她点点头。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