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顾逃命,把王廷与无数辎重都留给了盟军。
缴获了一堆骏马、牛羊、珠宝固然很好,但如何把它们运送回帝都,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朱棣对漠北一带的气候很清楚:“七月份了,要赶紧让大军回撤,八九月份草原落雪,路就不好走了。”
“臣已将军中伤马、劣马全部替换,我军回程应比来时迅速一些。”兵部尚书李庆开口上奏道。
朱棣颔首,转眼瞥见坐在下首的皇太孙,朝他招了招手,示意让他凑近点听。
朱瞻基听令走到朱棣身边,低眉敛目,并不贸然发言。
群臣在感慨过天家舐犊情深后,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班师事宜。
“这次是朕带你出来,下次就是你自己领兵了。”朱棣拍拍自己的座位,叫孙儿坐在身边,“如何安排粮草、如何妥善行军,这些老将都是有章法的,你好好听听。”
“是。”
在朱瞻基被作为接班人重点培养的时候,晴雯也被迫旁听了这场重要的军事会议。
在场的大臣她一个都不认识,眼下全军都身着铠甲,没法从衣裳分辨职位,她连发言的是武将还是文臣都不晓得。
不过很快,她就注意到一个频频直身起奏的青年大臣,觉得此人大概就是皇太孙口中的杨荣。
因为这名大臣气势沉着、智计甚多,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由他提的意见,十有十次都会被朱棣拍板通过。
很符合朱瞻基描述的靠谱形象。
听着听着,晴雯的目光就转移到了皇太孙身上,见他眸若朗星、面如冠玉,面对群臣进退有度,既不争锋也不瑟缩,心里忽地骄傲起来。
皇太孙今年才十六岁。
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不愧是她要用一生报恩的皇太孙殿下。
-
整个班师计划没多久就定了下来,并且立即执行,今夜盟军就开始回撤。
此事听上去平平无奇,但朱瞻基看得明白,藏在这背后的,是皇爷爷和一帮能臣高得可怕的行政效率。
“瞻基,听明白了么?”群臣逐渐散去后,朱棣看向身边的孙儿,“假若你来统领北伐,此次大胜之后,你准备如何动作?”
朱瞻基看向皇祖父的龙目,大胆说道:
“孙儿应该会采取杨荣的献策,但会让他的计策从英国公等老臣口中说出来。因为孙儿还小,压不住人,军中多数会信服他们的主意。”
“这次回去,他们再不会不信服你了。”朱棣说道,军中武将就是这样,哪怕朱瞻基没有领回一颗人头,但他陪将士们上战场了,他们就会把他当自己人。
朱瞻基当即深深叩首,沉声道:“孙儿明白。孙儿必不负皇爷爷的一片苦心。”
祖孙俩又叽叽咕咕地说了好一阵的话,直到朱棣露出了困倦之色,朱瞻基才与晴雯一同起身告退。
晴雯已经是太孙正妃,但究竟还未成婚,也不可与太孙同床,宫人连夜收拾出了朱瞻基旁边的营帐,供她居住。
“草原夜晚霜色四起,记得多灌几个汤婆子,侍候的太监会帮忙换热水的。”朱瞻基叮嘱她,“千万别染了风寒。”
晴雯应道:“我省得的。”
皇太孙把她想得太金贵了,之前她与其余的随行宫女一起住通铺,早就习惯了漠北夜晚的寒冷,哪里会感染什么风寒。
“对了,你是不是还缺几个守夜的婢女?”朱瞻基突然想起来,“军中人员简陋,若要给你挑贴身婢女,只有从随行宫女里头选了……”
“不用的,殿、长春莫要为此费心了!”晴雯忙道,“我们几个随行宫女情同姐妹,如今我忽然成了太孙妃,若是让她们来侍奉我,恐怕会伤了我们的情分。”
她说得隐晦,朱瞻基却明白了,她是怕被人妒忌生恨。
“好吧,那就等回朝之后,再由母妃亲自为你指派一些身家清白的宫女服侍。”
朱瞻基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至于跟你一起的这批宫女,我会让元若姑姑把她们调入东宫。”
太孙妃日后会长居景云宫,只有在请安等时候才会去往东宫,与昔日同伴见面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晴雯松了口气:“那就多谢长春了。”
“你我之间不必言谢。早点歇息吧。”朱瞻基温声道,目送晴雯进了营帐后,才回到自己的营房内。
却没有立刻歇下,而是点了盏灯,在如豆的微茫灯光下展开了内侍传送过来的纸条。
——跟皇祖父一样,朱瞻基也想到了利用内侍太监传递情报。
宫内宫外,太监可以做到无孔不入,而因为身体残缺这一特点,他们又人微言轻,不会引人注目,实在是间谍工作之良材。
当然,有朱棣这个疑心病皇帝虎视眈眈,朱瞻基倒不至于蠢到去拔老虎胡子,他动用太监探听情报,都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