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罪责,朕不会因为你是皇女就网开一面,你不怕死?”
“不怕,”她认真想了想,缓缓答道,“我愿意承担战败追责,但我有一个请求。”
“说。”
“如若战败,我不会为自己找借口,但是与我一起出征之人的责任,我希望朝庭能以我的意见为主要参考依据。”
皇帝看向武平澜的目光依然如刀,可毕竟不是真刀子,并不能只凭视线就把武平澜解剖、分析,他收回视线,低声说了两个字:“拟旨。”
直接拟旨而不是让众文武商议,就是要乾纲独断的意思,殿中众文武皆肃然。
大梁宏景年五月廿四日,天子下旨命四皇女武平澜为统帅,领兵北伐,驱除鞑虏,救济百姓,山河不靖,永不回京。
从御营中军、御营后军各挑士卒两千人,共计一万人,连同十六州原有守军共同组成北伐王师。
命原御营中军统领王延为北伐军统制,原御营后军副统领葛大壮为北伐军统制副统制,原燕云守备将罗济道为副统制。
廿六日点兵,廿七日出征,一应后勤供给由户部抓紧时间准备,有多少备多少,不够的待大军开拨后陆续补上。
内侍宣完旨,将那卷明黄色的锦缎交到跪着的武平澜手上。
皇帝逼视武平澜,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武平澜想了想,将沉甸甸的圣旨放到身旁地上,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然后直起身,说:“山河不靖,永不回京。武平澜谨祝父皇长乐安康,福寿永嘉。”
我们以后应该再也不会见面了,我替死去的武平澜给你磕个头吧。
皇帝静静地受了她的大礼,一言不发,起身离去。
武平澜直起腰,只来得及看见那件代表天下至高权力的龙袍下摆在崇政殿侧门一闪而没。
“咳!”
一声重咳打断了她不合时宜的遐想。
武平崤不知什么时候已走到她身侧,清了清嗓子,态度倨傲地说:“父皇虽让你做统帅,但你要有自知之明,兵事上要以三位统制、副统制为主,需要你的时候你只需点个头、盖个章就行了,千万不要多事。”
“多事”两个字一字一顿,威胁意味十足。说完不等武平澜反应,一甩袖子走了。
武平崤前脚刚走,兵部侍郎董正先紧接着来到她面前,一拱手,问:“四殿下可知道身为三军统帅要在出征前做哪些事吗?”
武平澜定定地看着他,道:“正要向董大人请教。”
董正先板着脸一本正经道:“下官职责所在,当不起一个‘教’字。身为统帅首先要根据做战方略提出兵员要求,步兵多少、骑兵多少、弓弩手多少,然后去户部查验军资粮秣、协商民夫数量,最后是制定行军路线、沿途补给……。”
“当然,下官刚才所说乃是真正的三军统帅,四皇女不在此列。圣旨想必很快就会到兵部,王统制和葛副统制接旨后自会去军中点验人员、整装待发。您要做的就是确定要跟随的下人、收拾好要携带的细软,然后在府里等候。到了廿七日,下官会派兵部的人来府上接您前往效外大营,汇合全军一起出发。”
他这边说着,武平澜在那边若有所思。待他说完,武平澜一脸认真地问:“我只需要等着,什么事都不用做?”
“正是。”
“那我这个统帅若依着董大人方才所说行事,此行能保证打胜仗吗?”
董正先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当然不能……”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武平澜点点头:“既如此,申时正,我会到兵部听取两营兵士抽调计划,董大人以为如何?”
董正先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最后一拱手:“那下官就在兵部恭候燕王大驾。”
打发掉董正先,武平澜还想找户部的人说一说军资粮秣之事,环顾四周发现六部众人早已随各位皇子皇女走光了,只剩下那个叫乔明仲的御史拉着脸站在门口,看着她,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
武平澜内心无声地叹了口气,走到乔明仲面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