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读书传家的念头,都是普通百姓。
两人又聊了几句,眼见着天黑了,顾思就回了三院里。
刚过了门到了院中,顾思就听到舒颖生气的声音:“你急什么急,她现在还小!”
顾思听声音是在顾奶奶的屋子里,猜着是舒颖和长辈吵架了,还有些稀奇是为了什么事。
在顾家九年多,还从来没见过娘亲和谁吵过架,这是第一次。
他走到门口,对着里边道:“奶,我进来了啊。 ”
顾奶奶应了一声,顾思揭开竹帘进去,但其着还有些的天光,见两人脸色还好,气氛也不是非常差,想着应该吵的不厉害。
他笑着问:“什么事啊?不急着做就慢慢来。”
这不是顾思偏心,要向着舒颖不向着顾奶奶,实在是顾奶奶做事想一出是一出,舒颖是个靠得住的。
“就是给你妹裹脚的事嘛,我想着咱们现在裹了,到你宴席时,跟别人谈起来,到时候也好说个好婆家么,将来要是能谈个秀才家的,多好啊。”顾奶奶有些委屈的道。
顾思没想到是这种被他忽视的大事,望向了舒颖。
他早学会了,奶奶的话信个三分就成了,一定要再问别人。
舒颖也不想顾思误会自己,也解释:“刚一阵子,我都拒绝过你奶三次了,她还继续提!”
这话一说,顾思眼前就出现画面了。
顾思两岁的时候,舒颖给顾思说过一件事,顾思为了验证,就在三岁过年初二那天,在顾姑婆来后,特意跟在她后边进了厨房。
那时候,顾奶奶热情的招呼顾姑婆:“姐,你吃过了没有,在我家里吃点吧。”
“我女婿来了,我家今天也待客,我在家里吃过了,不吃。”顾姑婆拒绝了。
聊几句,没半分钟,顾奶奶又不放心,继续邀请:“姐你在我家里吃点吧。”
“我说了在自家吃过了。”顾姑婆有些不耐烦了。
再聊几句,有一分钟左右,顾奶奶旧话重提:“姐你吃点吧,你到我家都没吃。”
顾姑婆火了,语气强硬的问:“我不吃行不行?!”
顾奶奶一下子熄声了,两人气氛僵了两个呼吸间,顾思正要说话呢,顾姑婆又笑着和顾奶奶说话,帮顾奶奶洗碗,顾奶奶也笑着说起来。
你说一次这样就成了吧,几次下来也该长记忆了吧?可顾奶奶不,基本年年都这样。
舒颖说顾奶奶“没长脑子”,不是讽刺歧视不尊重,是实实在在的陈述事实。
有时候家里人对顾奶奶凶,实在是逼不得已。
你不凶她,她真能问十遍不嫌烦。
十遍这个数,是顾思小时候无聊时数过,得出来的结论。
“那就是现在小,脚软,裹脚好一点啊。”顾奶奶小声应着。
顾思看出来了,顾奶奶想给顾宁裹脚的心思极强烈,不然也不会在这时加一句这话。
他觉得这事几句说不完,笑着道:“屋里太热了,咱们出去坐廊下去。”
两人拿在着小凳子出去,顾奶奶还顺手抓了一把瓜子。
顾思也找了个小凳子坐下,问顾奶奶:“奶啊,你怎么没裹脚?”
顾家的女人里,只有顾三奶,顾七伯娘顾八伯娘裹脚,其他女性,无论是出嫁的女儿还是娶来的媳妇,都没裹脚。
这不是百姓裹脚少,而是顾家特殊一点。
因着顾七伯娘和顾八伯娘顾思也没见过几次,看见的都是大脚,顾思下意识的就把全民裹脚这件事给忽略了,也忽略了他妹妹要裹脚这件事。
顾奶奶听到问他,磕着一个瓜子,应着:“我那不是亲娘死得早,要操持一大家,要裹了脚,谁做饭谁洗衣服谁干活?”
“那娘,你怎么没裹脚?”顾思问舒颖。
舒颖叹口气:“那个时候,你外爷家正出着事呢,你外婆可能想把我卖了去做丫鬟,就没有给我裹脚。当人丫鬟的,肯定要跑得快一点,裹了脚怎么干活?又不是去当小姐享福。”
顾思诧异极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不过一想,百姓要是遇到困难了,卖田地儿子的的确很多。
也是舒家出了事后,舒三外公发奋图强,才考上了秀才,舒家才好起来。
这重男轻女,也不对,说谁重男轻女,也不能说舒家重男轻,看他外公外婆把五舅过继出去,却没有把娘亲卖了就知道,舒家不是个重男轻女的。
以现在人思维想,把儿子过继给有钱人家去过好日子,比把女儿卖了好。可在古代,别说一个女儿了,就是三五八个女儿也抵不了半个儿子,哪怕舒家已经有了个儿子,也抵不了。
嗯,这中间当然也有借李家钱的原因,说起来是人家要买儿子不要女儿,也不能说舒家不重男轻女,不过舒家要比一般人家好很多。
“那我六伯娘怎么没有裹脚?”顾思问。
“你六伯娘娘家,以前穷的很,要下地干活嘛 ,就没裹脚,后来家里一下子富得很时,都来不及了。”顾奶奶对这个了解的很。
“那我十一娘呢?”顾思问。
顾奶奶应:“你十一娘家里疼她的很啊,她一哭,就没裹成。”
顾十一婶这个时候,爬在窗子边上,远远的笑道:“我家里是我爹说了算,我娘说一句话都不管用,我爹疼我,我只对着他哭,他看我可怜,就做主不让我裹脚了,我娘也没法子。”
“那十三娘呢?”顾思越问,越觉得,好像不裹脚的,都集中在他家里了。
“你十三娘是家里老来女嘛,她大哥都成亲了,才有得她,家里五个男娃,一个女娃娃,哪里舍得啊?你十三婶对着哥哥爹娘哭,就没成。”顾奶奶对家里这些事清楚的很。
“那三爷家我姑呢?”
顾六伯娘这个时候过来了,接口道:“我娘脚没裹好,走不了路,当时不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