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炮灰科举兴家(穿书)> 第44章 44:半个秀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44:半个秀才(2 / 3)

这是退后了一两名吗?

他应一声:“他考试会紧张,心态不好,下次应该就会考上了。”

顾家曾祖父听了这个,想起顾思考试从来不紧张,不用人为他担心,忍不住就自豪,还是自家娃好啊。

他叫顾思跟他一起回去。“回去吧,你娘都等着呢。”

顾思欣然答应。

顾家的人就是这点好,什么事都想着家里人,哪怕是家里的女人,也都想着,实在的很,不像别人家对媳妇非打即骂。

村里人都说九奶运气好,嫁到了顾家,不然她那性子,在别人家怕是得被打过好多次了。

走了几十丈远,顾家曾祖父觉得不对,停下脚步:“不对,有什么事好像没干。”

“什么事?”顾思问,觉得好像真有什么事没做。

顾家曾祖父想了一下,一拍手:“案还没看完啊!你中了,我高兴的把这事都给忘了!”

“啊?”顾思有些意外,这才想起来,眼睛都亮了,“还有佾yì生名单!”

“快快快,走走走!”顾家曾祖父拉着顾思折身就走,声音里都带了期待。

两人到了最后一张名单前,这时人已经散开了很多,不挤了。

两人刚好看到了井家父子,井秀才脸上带着笑,对着顾家曾祖父叹气:“唉,孩子这次覆试没考好,拨府没中,只勉强上了个副案。你说这不用县试府试直接参加院试也没啥用啊,下次还是得参加院试不是?说起副案,这么多年你都没副案,希望你今年能中啊。”

顾家曾祖父觉得自己应该能被选上佾生,便客气的笑笑:“承你吉言。”

井秀才看两人要进去,就问:“顾思考中了没有?”

顾家曾祖父笑出了一口牙,伸出一根手指:“他是第一名。”

认识井家人时间长了,顾家曾祖父也琢磨出来了井家人的说话方式,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脸惋惜的道:“唉,他正场没考好,学额十三他十四,你说可惜不可惜啊;覆试更没考好,拨府第一啊,你说一个案首有什么稀罕,他要是再考好一点,岂不是就进了县学了!”

井秀才没想到顾思竟然拨府第一,想要炫耀自家孩子,却被人炫耀了,脸上有些僵。

“我们去看案了啊。”顾家曾祖父挥手,和顾思进去了。

顾思这次跟着曾祖父从第一名开始看,心里默念:“天字六十四,月字五,李字九,藏字二十一,来字八,中了!”最后“中了”两字,两人都是同时喊出来的。

顾家曾祖父简直快要和顾思中了秀才一样兴奋了,挥舞着手激动的很:“我就知道我有进步,你看这次中了佾生了,上上次都没有中!”

佾生,是学政认为文采好知识丰富的童生,因为没名额了才没被拨府,录到府学里的人。

可能有人认为,这还是没考过别人啊,哪怕你只差一线,那还是差那么一线啊。

这么说对也不对。因为文章的事,没有明确的第一,你觉得这篇好,可能另外一个人不喜欢。也有可能两篇你都觉得好看,却各有各的好,很难取舍,只能选一篇,你就不得不忍痛放弃一人。

佾生俗称“半个秀才”,跟乡试副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不用参加县试府试,直接参加院试。

顾家曾祖父十八岁就过了府试做了童生,做童生四十年以后,就不用参加县试府试,可以直接参加院试。

这一点上,对于顾家曾祖父来说,没有什么利处,但这名誉大啊,这是实力的认可啊!

顾家曾祖父考了一辈子,佾生是他最高的荣耀!

也是更大的希望!

半个秀才再考秀才,可比半个举人再考举人容易。

顾思心情更好,啪啪拍手,给长辈鼓掌:“对,变厉害了,下次一定中!”

“哈哈,老天还是没辜负我啊!”顾家曾祖父开心的笑了起来,也高兴的“啪”“啪”“啪”拍了几下掌,整个要飞起来一样。

旁边的人看着顾家曾祖父乐,中了的两个跟着乐,其他十几个都羡慕的很,有一个人感叹极了:“运气好啊!我正场过了四次,一次都没中过佾生,年年县试府试还是得接着考。”

顾家曾祖父听了更觉荣耀,他光宗耀祖了!

他享受完了周围人的羡慕和恭喜,拉着顾思的手就出了人群。

井秀才见顾家曾祖父一家喜意,猜他中了,很是意外,也没问,转身就回去了。

井利仁中了佾生也高兴,头抬起来,跟着父亲后边。

顾家曾祖父看到了,满脸得意的向着顾思道:“他们家就这样,你好的时候不问,你不好的时候,便要凑上来问,这点可讨厌了。”

说着嘴角就向上翘起。心情好,连看井家人也顺眼了起来。

顾家曾祖父带着顾思向回去的路上走。

顾思还以为曾祖父要回去,结果,路上他们却进了店里买了礼物。

顾思问曾祖父:“是去谁家报喜吗?”

“去殷老道那里。”顾家曾祖父笑呵呵的应着,整个人处于一种傻乐的状态。

顾思听着这个称呼不对,惊讶的问:“不会是昨天路上遇到的算命的那个吧?”

“就是他~”顾家曾祖父回应的声音里都带上了腔调,说着,忍不住还唱了两句戏。

等他唱完了,顾思问他:“你没考上,也不算得偿所愿啊,这算得不准还去啊。”

“你中了也是我的愿望,他也没说错。”顾家曾祖父心情极好,还哼着调子。

顾思想,人家就是做文字游戏呢。

比如他听说的故事,三个举人进京赶考,去寺庙里问老和尚,老和尚只伸一根指头,什么话都不说,那样无论三人考试是什么结果,一起中一起不中一个中一个不中,都算是一,都不会出错,都是算得准。

他也没再说什么,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