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结束后,刘邦说道:“行了,你这个徒弟,我就勉强收下吧。”
朱棣当即向刘邦行拜师之礼,恭躬敬敬地敬了一杯茶。
饮下茶后,名分已定,刘邦分析道:“《明神武典》,结合你本身所具有的先天日月双王名命格,未来在武道的成就,必然会超过你的父亲。单就威力而论,武典却是不失为一门绝学,若你修炼至深处,当能身当世一流高手之列。”
朱棣担忧道:“但父亲已然练成明神武典的最高境界,仍不是宋帝为的对手。哪怕我未来的成就能超过父亲,只怕与之对上,仍是力有未逮。”
刘邦伸手揉了揉徒弟的脑袋,笑道:“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话,面对天子武学,仅凭明神武典,终究是有所不足。即使教你了《浑天宝鉴》等一众天子武学,无论怎么练,都不会是有太极玄棺的赵为对手。所以,想要打败他,不仅要另辟蹊径,还要结合你自身命格。”
“《浑天宝鉴》等一众天子武学?
朱元璋敏锐察觉刘邦话中之意。
朱棣问道:“请问师父。该如何另辟蹊径?又该如何结合自身命格?”
“《明神武典》的起源,来源于明教的信仰,也就是阴阳双王。”
刘邦开始为朱棣讲解道:“也是源于这种信仰,造就了出了历代明教教主的极为特殊的力量命格,‘日月双王”。不管其力量究竟是天生异禀,抑或后天因机遇造就。千百年来,这两股神秘的力量,根源如一,但相同的力量,由不同的人使出,其强弱发挥却因人而异。随着年龄增长,修为精进,每代教主对自身力量、明教功夫得出极致体会,开创出一已独门武学,被教众统称为一一《明神武典》。此武威历任教主根据自身经历所创见,内力外功代代不同。”
“但与术赤的黄祸一战,师父您明明没有日月双王的命格,却在翻阅《明神武典》之后,极短的时间内就练成了最高境界一一日月明王。”
朱棣脑海回想起刘邦与术赤一战的场景,不由产生疑惑。
对此,刘邦笑道:“阴阳之道,为世间万物基础大道。世人皆具阴阳之力,不过是力量多寡的问题。只要掌握其中的关窍,再结合自身之道,想要创出属于自身的武典,并不是难事。”
朱元璋提醒道:“昔日世尊之子通过偷学月宗武学,练成伪武典。虽因东施效,强行融合日月双宗武学而反噬自身,但威力也是不凡。沛公武学修为极高,练成《明神武典》自是水到渠成。
但若换了人,世尊之子的下场都已经算是好的。”
为达到《明神武典》的最高境界,他曾翻阅日月双宗内的相关典籍,对此早有研究。
“所以,我会将教这套武学交给你,此功法合阴阳变化之道,又与你先天日月双的命格相符,
当能为为你与赵为之战,取得一二胜机。”
见师父如此自信,朱棣好奇道:“那师父,敢问此功何名?”
刘邦笑道:“此功名曰《浑天神掌》。”
“!!”
三日宴饮过后,又花了几天时间教授指点朱棣武学。
待诸事完毕,刘邦向众人告辞,驾驶至尊龙宫,与钟离味、季布走来时的鄱阳湖口。
看着刘邦三人远去,朱元璋心中只觉无边惆帐,不自觉地吟唱起《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旁的刘伯温问道:“重八,高皇帝已走远。你若是当着面唱此歌,必然能让他欣喜万分“””
朱元璋不无感慨道:“如今,我才明白当年高皇帝吟此歌之时,是何等的心境。”
元廷复灭在即,自己将成为天下主宰,汉、蒙等生活在神州的各民族百姓,都将成为自己的子民。
自己能否将这份功业传于后世,不重蹈秦隋二世而亡的复辙?自己的子孙又能否撑得起这份基业,对抗赵为?
刘伯温宽慰道:“重八,未来之事,无人能够确定。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这一代要做的事情。
因为刘邦的出现,朱元璋一方提前打赢了鄱阳湖之战,他自不需要与万象真藏融合。
虽不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也不会在老年患有类似老年痴呆之症而浑浑噩噩,可以陪朱元璋走到最后。
有挚友的鼓励,朱元璋重拾信心,“神棍,你说的不错。但行已事,莫问前程。”
刘邦驾驭至尊龙宫,与钟离昧、季布二人行至湖口,再逢大雾漫天。
“汉王:::”
“出了此雾,意味着我们即将回归自己所处的时代。”
刘邦对此早已熟悉,笑道。
“是。”
虽只是短短数日,钟离昧、季布二人仍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若非脚下踏着至尊龙宫,他们只怕会以为之前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
就在方才,刘邦已然恢复问天敌的容貌装扮。
钟离昧、季布二人心领神会,向天起誓,此生绝不会所见之事道出,哪怕是至亲之人,也不会泄漏半字。
如有违逆,死无葬身之地。
在司马懿向洛水发誓,一屁崩死曹爽之前,誓言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