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当年襁保中咿呀学语的小小禹,如今已长成一位身姿挺拔、体魄强健的青年。
他面容继承了其父鲧的坚毅轮廓,气质间却又多了几分云宵的清雅与王溟的洒脱,端的是英武不凡。
这日黄昏,禹从山林归来,手中捧着一大束精心采摘的野花。
他走到正在院中打理仙草的云宵面前,将花束递了过去:
“云妈,送给你。我看这些花开得正好,觉得……很象你。”
“禹儿长大了,知道心疼云妈了。”云宵声音轻柔,带着难以言喻的欣慰。十八年朝夕相处,她早已将禹视若己出,这份纯挚的孝心,比任何仙珍灵宝更让她动容。
“嘿嘿,”大禹笑了笑,随即象是想起什么,神色认真了几分,“云妈,我今日去西山那边,仔细观察了山洪冲刷后的沟壑。
我发现,水流并非一味横冲直撞,若遇坚固山石阻挡,便会自行查找较为疏松的土壤或低洼处绕行。若能在其必经之路上预先开凿出合适的信道,是否能减轻它冲毁农田和部落的力道?”
他一边说,一边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粗略地画出了今日观察到的地形与水势走向。
刚刚从屋内走出的王溟,恰好将这一幕收入眼中。
他停下脚步,没有打扰,只是倚在门框上,嘴角勾起一抹老父亲般欣慰的笑容。
这小子,果然没白费他这些年潜移默化的引导。
从最初的堆沙盘、引溪流,到后来讲解水往低处流的本质,再到带着他实地勘察山川地势,王溟将疏导的理念,掰开了揉碎了,融入日常的点滴教导之中。
云宵认真聆听大禹的讲述,看着地上那虽然稚嫩却已初具格局的示意图,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她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诱:“禹儿观察得很仔细。那你觉得,若要依你所想,预先开凿信道,该首要考虑哪些因素?”
禹凝眉思索,条理清淅地答道:“首先要明了整体地势之高下,确定水之流向;其次要探明地质之软硬,选择易于开凿且能稳固信道之地;再者需估算水量之大小,决定信道之宽深,既要能容纳水流,又不可过度耗费人力物力……”
听着禹条理清淅的回答,王溟脸上的笑容越发璨烂。
他这才缓步走出,朗声笑道:“说得好!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治水这等改天换地的大事,岂能没有趁手的家伙?”
说着,他手腕一翻,仙光流转间,几件宝光莹莹的器物便出现在石桌之上,顿时让周遭气息都为之一凝。
他先是指了指几样辅助工具:“这些是丈量地势、勘察水脉的规矩准绳与图卷,你需好生掌握。”
旋即,他神色郑重,目光落在两件气息最为厚重的宝物上。
首先是一柄古朴的石斧,斧身看似粗糙,却隐隐散发出能劈开一切的锋锐道韵。
“此乃开山斧 。”王溟将其拿起,“遇有山脉阻挡水道,非人力所能及,便可祭出此斧。一斧之下,可裂山分岩,为洪水开道!然其力刚猛,不可轻用,需慎之又慎。”
接着,王溟的手掌抚过一根通体乌黑、两头各有金箍的神铁。
“而此物,名为定海神针铁。”王溟神色带着一丝怀念,“乃我融合混沌神铁以及天道功德锻造,已入后天至宝之列。
它不仅可随你心意变化长短,测量江河湖海深浅,更能定住风浪,平息波涛!
任他洪水滔天,在此宝神威之下,也要暂时俯首,为你疏导水流争取时机。必要之时,它亦是护身破敌的无上神兵。”
禹的目光瞬间被这两件至宝牢牢吸引,尤其是那根定海神针,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让他心神激荡。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无比地躬身行大礼:“禹,定不负爹爹厚望!”
王溟拍了拍大禹坚实的肩膀,语气带着鼓励,也带着期许,“治水如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天地山川,就是你的战场与兵将。若有困难,随时来找爹爹。”
【叮!获得禹帝好评】
【奖励肉身功法,九九玄功:玄功练体,元神修神,乃盘古所创修行之法】
雾草!
王溟又惊了,原来薅儿子的羊毛也这么爽。
随着无数道纹融入王溟识海中,对肉身修炼一头雾水的他顿觉前路一片坦荡。
玄功九一境,映射天仙境界。
九二境,真仙境界。
九三境,玄仙。
九四境,金仙。
九五境,太乙金仙。
九六境,大罗金仙。
九七境,混元金仙。
九八境,混元大罗金仙。
九九境,混元无极大罗金仙。
(我知道很多人会想歪,索性就想吧,因为我就是故意的)
寻一偏僻山峰,王溟运转九九玄功,融合全部盘古精血,眨眼间便来到玄功九六境界。
自此,他真正成为了法体双修的修士。
第二日。
禹红着眼框辞别王溟,随云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