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弃妃重生我凭医术搅翻京> 第203章 她拿律条当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3章 她拿律条当刀(1 / 2)

阳光穿过药阁高台的铜铃,碎成斑驳金点,洒在云知夏指尖翻动的《医政快报》上。

风拂过她未束的长发,也拂过那行刺目的标题——

“三十七家私医查封,附子炮制违典,草医杖毙曝尸。”

她瞳孔微缩,指节骤然收紧。

纸页上的字迹冰冷如铁:两名乡野草医,因未依《医律典》古法炮制附子,哪怕患者服药后痊愈,仍被定为“误杀之罪”,当街杖刑至死,尸首三日不得收殓,悬于市口以儆效尤。

云知夏的目光缓缓移向一旁堆叠如山的药录。

其中一本泛黄的手抄本静静躺着——《阿豆用药全程录》。

那是她亲手教给第一批药阁学徒的临床记录范本,记录着一个五岁孩童如何用低剂量***缓解顽固寒痹,全程用药、反应、剂量调整,细致入微。

她轻轻抚过封皮,声音不高,却像冰刃划过石阶:“小竹,沈青璃宣读《医律典》那日,可有人质疑?”

小竹低头,声音压得极低:“有……西市陈大夫说,他治好了十年咳血痨症,为何反被列为‘违典’?沈使当场掷出律条,说‘质疑律者,即为乱医’,巡医使立刻将其拘押,次日便贬为苦役。”

云知夏垂眸,唇角竟勾起一丝冷笑。

“她不是立律……是在立刑。”

话音未落,她已转身下台,玄色广袖翻飞如翼。

她不再穿王妃华服,只着一袭素袍,腰间悬药囊,步履沉稳如刀锋劈开人群。

墨十二紧随其后,手按刀柄,目光如鹰隼扫视四周——这是他第一次见药阁之主走出山门,却不是去救人,而是去验尸。

刑部验尸房,阴冷如墓。

老仵作悬于房梁,白布覆面,脚下凳子倾倒,绳索打得极紧,像是死前挣扎许久。

案头一卷《医律典》摊开在“医断章”,墨迹未干,仿佛刚被人反复诵读。

云知夏走近,未戴手套,指尖轻触书页边缘。

刹那间,一股极淡的甜腥掠过鼻尖。

她眸光一凝。

“静心散。”

这药,是她前世研究神经药理时所制,原为治疗焦虑症患者,微量使用可安神宁志,但若长期接触挥发性成分,会使人对重复信息产生盲信,甚至丧失批判思维——常用于洗脑实验的辅助剂。

她冷笑出声:“原来不是她疯了……是这书,会吃人。”

难怪那些医者跪着背诵《医律典》时眼神空洞,像被抽去魂魄;难怪沈青璃一句“古法不可违”,便有百人应和,视创新如妖魔。

这哪里是律法?

分明是裹着经义外衣的精神枷锁!

她转身欲走,忽听门外脚步声起。

黑袍猎猎,沈青璃踏雪而来,身后跟着陆仲景,手持一柄乌木铡刀,刀口泛青,名曰“断药铡”——专斩“违典施术”之医者手腕。

“云掌令。”沈青璃声音清冷,眼底却燃着近乎狂热的光,“药阁虽得正名,然无律可依,终究是散沙一盘,易生祸乱。我奉旨设‘医监台’,统摄天下医政,自此以后,凡行医者,皆须归律受管。”

她顿了顿,目光灼灼:“请掌令使入台受封——医神之位,永镇典阁。”

云知夏站在原地,没有回应。

她缓缓走回药阁山门前,立于那块尚带余温的铁碑前。

碑上刻着她亲笔所书:“药灰不冷,心火不熄。”

她指尖轻轻敲击碑文,发出清越一响。

“你说医需律……”她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可阿豆死时,律在哪?那个因你所谓‘古法’耽误治疗、活活疼死在母亲怀里的孩子——他的命,配不配有一条律?”

沈青璃瞳孔微颤,却未退:“律未成,故乱生。今日我来,正是补天。”

“补天?”云知夏轻笑,抬眸直视她,“你拿律条当刀,把活人切成死规,把医道变成坟场,还说你在补天?”

风骤起,吹动两人衣袂翻飞。

沈青璃神色不变,只将“断药铡”轻轻搁在石阶上,似一种无声的威胁。

云知夏望着她,忽然转身,从药囊中取出一卷手稿。

素纸墨字,封皮端正写着五个大字——

《药阁规制》

她将手稿递出,声音平静如深潭:“若要归律,便从我始。”沈青璃接过的那一刻,指尖微微颤抖。

烛火映在她清冷的面容上,竟照出几分近乎神圣的虔诚。

她将手稿捧于胸前,仿佛接过了天命所归的圣谕。

“云掌令深明大义,终归正道。”她声音清越,穿透太医院正堂的层层帷帐,“明日晨钟初响,我便将此规呈于圣前,昭告天下——药阁归律,医道重光!”

满堂医者低头肃立,无人敢言。

陆仲景垂首侍立一旁,手抚“断药铡”,

云知夏只是静静站着,素袍无风自动,唇角微扬,似笑非笑。

她看着沈青璃转身离去的背影,目光沉如寒潭。

——你当真以为,我会亲手将药阁的命脉,交到一个被药香蛊惑的疯子手里?

夜深,药阁偏殿烛火未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