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五彩绫镜> 第十一章 荆棘之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荆棘之痕(2 / 5)

最终化为一股不顾一切的力量。她猛地坐直身体,双手重新按在冰冷的键盘上。这一次,指尖的颤抖奇迹般地减轻了。她不再看屏幕中央那幽蓝搏动的节点,目光死死锁定在左侧的数据树状结构上。

像一个最笨拙但也最专注的学徒,她开始疯狂地翻找陈婧要求的“架构图”。文件夹层层叠叠,名称晦涩难懂。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路径,鼠标滚轮疯狂滚动,眼睛一眨不眨地扫描着每一个可能的文件名。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流进眼睛里,带来一阵刺痛,她也只是飞快地用手背抹去。

找到了!

一个名为“星核_核心节点_拓扑架构_V3.7”的文件。她几乎是扑过去一般,用鼠标抓住它,拖向报告模板中那个等待填充的空白区域。

文件传输的进度条开始缓缓移动。

接着是“原始信号流”。这一次,她没有盲目拖拽整个庞大的压缩包。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忆着蓝色文件夹里目录索引的提示,精准地找到了一个子文件夹——“0725批次_原始信号流_节点关联分析(预筛选)”。这个文件夹相对小一些,里面的数据是预处理过的,更适合快速生成初步图表。

选中,拖拽。第二个进度条开始在屏幕上爬行。

完成了基础数据的导入,接下来是真正的挑战——在浩瀚如烟海的异常记录中,找出那五个需要标注的“波动点”。

林晚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个幽蓝色的、搏动着的拓扑图主界面。这一次,她的眼神里没有了纯粹的恐惧,多了一种近乎自虐的、破釜沉舟的专注。她点开“异常记录”文件夹,庞大的数据列表再次瀑布般展开。

红色的警告标识依旧刺眼。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执行陈婧的要求。首先,设置时间范围筛选——过去72小时。这是分析短期稳定性的常用窗口。列表瞬间刷新,记录数量锐减,但每一条依旧代表着系统的一次“不适”。

然后,是波动等级筛选——只显示“临界阈值(红色)”和“高危(深红)”的异常。这是最显著、最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点。

列表再次刷新,剩下的记录已经少了许多。

现在,她需要从这些刺眼的红色条目中,挑选出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标注分析。

她的目光像最精密的探针,快速扫过每条记录的时间戳、接入点D、信号类型、异常描述……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过滤着信息。

**记录A:【07-13&bp;08:02:11&bp;|&bp;-Source-03&bp;|&bp;视觉信号&bp;|&bp;瞬时超载(环境光强识别错误)|&bp;波动等级:黄色(注意)】**

——忽略,等级不够,且是瞬时错误。

**记录B:【07-12&bp;19:34:05&bp;|&bp;-Source-11&bp;|&bp;运动控制&bp;|&bp;延迟超标(指令执行滞后&bp;0.8秒)|&bp;波动等级:红色(临界阈值)】**

——标记!运动控制延迟,可能影响操作精准度,尤其对于需要精细动作的节点。

**记录C:【07-12&bp;15:17:48&bp;|&bp;-Source-09&bp;|&bp;听觉信号&bp;|&bp;背景噪音过滤失效&bp;|&bp;波动等级:红色(临界阈值)】**

——标记!听觉干扰,可能导致关键指令识别错误。

**记录D:【07-12&bp;10:55:33&bp;|&bp;-Source-05&bp;|&bp;温度感知&bp;|&bp;基准漂移(+1.5℃)|&bp;波动等级:深红(高危)】**

——标记!温度感知漂移,直接影响环境适应性判断,高危!

**记录E:【07-12&bp;01:03:29&bp;|&bp;-Source-08&bp;|&bp;情绪反馈&bp;|&bp;非预期焦虑信号峰值&bp;|&bp;波动等级:红色(临界阈值)】**

——标记!情绪反馈异常,可能影响操作者状态,甚至诱发连锁反应。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选中的记录编号和关键描述,复制粘贴到报告模板的标注区域。动作虽然依旧带着一丝生涩,却不再慌乱。每一个动作都目标明确,只为完成那该死的任务,换取活下去的片刻喘息。

就在她专注地粘贴第四条记录时,眼角的余光似乎捕捉到拓扑图中央那个最大的螺旋节点,幽蓝的光芒极其微弱地、异常地闪烁了一下。

不是错觉!

那闪烁极其短暂,快得如同幻觉,但林晚的心跳却猛地漏跳了一拍!一种冰冷的、如同被窥探到内心最深处的悚然感瞬间攫住了她。她下意识地抬头,死死盯住那个节点。

幽蓝的光芒依旧按照一种固有的、冰冷的节奏涨缩着,与她胸腔里的那颗心脏诡异同步。噗通…噗通…仿佛刚才那一下异常的闪烁从未发生过。

是系统波动?还是…那东西真的在“看”她?因为它察觉到了她在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