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对门周母家。
住家阿姨的手艺确实非同一般,简单的早餐也做得精致可口。
林窈喝着温热的豆浆,觉得胃里暖暖的。
“多吃点,窈窈,上午才有力气。”周母又给她夹了个小巧的包子。
周父也放下报纸,叮嘱道:“砚深,路上慢点开,安全第一。”
“知道了,爸。”周砚深应着,细心地将林窈的保温杯装满温水,递到她手里。
出门上车,系好安全带,林窈对周砚深说:“对了,今天下午两点,我们小组要去市政府,参加党副市长召开的工作专班会议。”
周砚深熟练地打着方向盘,汇入车流,闻言侧头看了她一眼:“坐同事车去?”
“嗯,所里统一安排车。”林窈点头。
“会议大概开多久?”
“按照以往工作专班的惯例,一般控制在90分钟以内。”林窈估算了一下。
“好,”周砚深目光回到前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把握好时间,不要太劳累了,知道吗?”
林窈莞尔:“知道啦,周书记。”随后又感叹到:“我现在特别喜欢早上这段路,大家都忙,这是咱们难得的交流时间了。”
周砚深内心一软:“辛苦你了,等忙完这段时间,过年的时候多陪陪你!”
“好啊,好期待。”
上午,经济研究所小会议室。
虽然材料早已准备充分,内部也模拟过多次,刘所长还是再次召开了战前动员会。
“同志们,”刘所长目光扫过攻坚小组每一位成员,语气郑重,“我再强调一次,我们今天下午参会的定位,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方案的贡献者’,绝不是‘麻烦的制造者’!所以,大家要把腰杆挺直,充满自信!”
他顿了顿,继续细化要求:“针对会议预留的35分钟讨论环节,我们必须预判各参会部门可能提出的质疑和关注点。
老秦,数据口径和来源的追问,你负责应对;陈教授,模型逻辑和参数合理性的问题,你来解释;老王、老李,政策影响和产业层面的解读,是你们的强项;小林,你负责统筹,并补充案例细节。”
“所有人都要准备好一页纸的‘问答备忘录’或者关键图表,做到随时可以精准、简洁地回应。”刘所长敲了敲桌面,
“这次会议,本质上是一场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所进行的‘高级别、多学科、现场门诊’。每一分钟都价值千金!我们必须保持高度专注,头脑清醒,随时准备补充发言或接受问询。充分的准备,是我们从容应对、赢得信任的唯一法宝!明白吗?”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神色凛然,又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
中午在单位食堂,林窈正和张巧一起吃饭,手机响了,是周砚深。
“吃午饭了吗?”他低沉的声音传来。
“正吃着呢。”林窈咽下口中的食物,笑着回答。
“嗯,记得下午开会带上保温杯,多喝点水。”电话那头叮嘱。
“好,记住了。”
简单几句后挂了电话,对面的张巧啧啧两声,调侃道:“真羡慕你们,这都有孩子了还这么黏糊?我每次跟你吃午饭,几乎都能接到你老公的电话。”
林窈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幸福的笑容却藏不住:“哎呀,我不是怀孕了嘛,他就是爱操心。”
话是这么说,眼里的甜蜜却满得快要溢出来。
张巧托着腮:“这样的操心,给我来一打好不好?”
下午,林窈和刘所他们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市政府指定的会议室。
落座后,她给周砚深发了条微信:【我们到会议室了。】
很快收到回复:【带保温杯没?】
林窈一愣,下意识翻看自己的包,哎呀忘了!早上周砚深给她装好的那个保温杯,安静地留在了办公桌上。
她赶紧回复:【哎呀,忘记了…没事,我待会儿用一次性纸杯就好。】
发完这条,那边没立刻回复,林窈也没在意,猜想他可能在忙,便收起手机,和旁边的老秦最后核对几个数据。
会议即将开始,参会人员陆续入场。
林窈看到她之前在市发改委工作时的直接领导,李处长。
李处长也看到了她,微笑着点头示意,然后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熟悉的、她家里同款的保温杯。
“小林,”李处长将杯子轻轻放在她面前的桌上,压低声音笑道,“来的路上碰见陈秘书,他特意拜托我,一定要把这个带给你。”
林窈看着那个保温杯,心头猛地一暖,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连忙接过,低声道谢:“谢谢李处长!”
“不客气。”李处长笑了笑,回到自己的座位。
林窈立刻拿出手机,给周砚深发消息:【收到保温杯了!我的心,比杯子里的水还暖!】
那边很快回复:【调皮。累了就休息下,神经别绷太紧。】
林窈嘴角弯弯:【好哒,爱你哦。】
周砚深:【我也爱你。】
此时,参会人员全部到齐,会议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