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 第9章 珠玉蒙尘与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珠玉蒙尘与否?(1 / 2)

对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林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写?

这意味着她要主动跳出来,将自己置于更显眼的位置。意味着她要违背自己“藏拙”、“咸鱼”的初衷,重新拿起那把她已经决心放下的、名为“专业”的利刃。更意味着,她可能会引来更多、更复杂的关注,打破她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脆弱的平静。

她几乎能预见到,一旦这份材料脱颖而出,王科长那探究又忌惮的眼神,张薇那愈发冰冷的敌意,以及科室里更加微妙的氛围。甚至……可能会引来那位周书记更深、更难以预测的审视。

不写?

这似乎是最安全、最符合她当下利益的选择。继续隐没在人群里,按时上下班,拿着稳定的薪水,让父母安心。那份属于过去的锋芒与荣耀,就让它彻底埋葬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档案室里好了。

手指放在键盘上,却迟迟无法落下。

脑海里却不合时宜地闪过许多画面——专班讨论会上,那位副主任听到她提出不同数据口径时,眼中一闪而过的亮光;同事们就某个经济现象争论不休,却始终隔靴搔痒,未能触及核心时,她内心那种本能地、想要拨开迷雾的冲动;还有……周砚深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和他那句“多用点心”的告诫。

她发现自己无法真正平静。

那种对于精准、对于逻辑、对于拨开数据迷雾找到真相的渴望,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并不会因为她的刻意逃避而真正消失。它只是沉睡了过去,如今被这个更高层面的平台,被那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轻轻一撩拨,便有了苏醒的迹象。

“生活比KP更重要。”她再次默念这句在病床上悟出的真理。

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是浑浑噩噩、压抑本能地混日子,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哪怕只是偶尔、只是有限度地,获得一些思维碰撞和价值实现的愉悦?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再睁开时,眼底的挣扎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明的坚定。

她不是为了出风头,也不是为了迎合谁。她只是……无法对一个可以深入探讨专业问题的机会视而不见,无法忍受自己明明看到了更优的路径,却因为怯懦而选择沉默。

这无关KP,无关名利,只关乎她内心深处,那个始终未曾真正死去的、对专业抱有敬畏和热忱的灵魂。

手指终于落下,在键盘上敲击出清脆的声响。

她没有选择宏大的题目,而是聚焦于她在工业园区项目和专班工作中,实际观察到的一个具体现象——“关于利用数据穿透分析,精准识别区域产业链隐性堵点与优化路径的初步思考”。

她避开了浮夸的理论,完全从实操层面出发。以一个具体的、她深入研究过的细分产业链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整合工商、税务、海关、能耗等多维度看似无关的数据,构建分析模型,精准定位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中的“隐性堵点”(比如某些关键零部件看似供应充足,实则依赖特定单一供应商,隐藏断链风险;或者本地企业协作度低,导致物流成本高企等问题)。

然后,她基于数据模型跑出的结果,提出了几条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优化建议,比如引导建立产业联盟、精准补链招商、优化区域物流调度等。

整篇材料,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全是扎实的数据分析、严谨的逻辑推演和务实的解决方案。她写得很快,思路如同开了闸的洪水,倾泻而出。那些曾经让她在审计领域无往不利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型构建思维,被她巧妙地应用到了区域经济分析上,展现出一种降维打击般的精准和深刻。

写完最后一个字,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敏感信息泄露,格式也符合要求。她轻轻点了“保存”。

内心出乎意料地平静,甚至……有一丝久违的、思维酣畅淋漓后的轻松与愉悦。

她按照流程,将材料提交给了专班的负责人。没有特意声张,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普通的作业。

提交之后,她便不再去想结果,重新投入到专班日常的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工作中,继续扮演着她低调、认真的临时成员角色。

她不知道,这份看似普通的参考材料,在汇集到市府办后,经历了怎样的旅程。

它先是被负责初筛的科员注意到,觉得角度新颖,数据支撑扎实,便往上送了一层。到了处级干部那里,引起了更大的兴趣,被认为“有干货”、“见解独到”,于是,它被作为一批有价值的参考材料之一,呈送到了分管经济工作的市委书记周砚深的案头。

周砚深正在翻阅这叠厚厚的材料,大部分内容他快速掠过,直到目光停留在那个标题和署名上——《关于利用数据穿透分析……初步思考》,作者:林窈。

他的目光在标题上停留了两秒,然后翻开了内容。

起初,他的阅读速度很快,但随着一页页翻过,他的速度慢了下来。身体不自觉地坐直,眼神变得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审慎的惊讶。

他看得很仔细,尤其是关于数据模型构建的逻辑和那个具体产业链的案例分析部分。他看到了一种他非常熟悉、却又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