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扫元> 第263章 首义海精真本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首义海精真本色(1 / 4)

第263章 首义海精真本色

石山自起兵以来,战必胜,攻必取,从徐州打到江南,先后击败数十万元军。

更是将元廷淮南、江浙两行省的高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其势力和声望已然凌驾于江南、江北诸多反王之上,初步打下了争霸天下的基业。

这正是夏煜此次出使方国珍的最大底气所在。说来,这次难得出使的任务,还是夏煜自己竭力向石元帅争取而来的。

他深知此行若能成功,对于红旗营稳定侧翼、全力经略浙北至关重要,也是他本人建功立业、跻身石元帅内核幕僚的绝佳机会。

这一路上,夏煜本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

只因方才突闻元廷使者亦在黄岩城中,局势瞬间变得错综复杂,才一时乱了方寸。

但他终究是年过四旬,经历过世事沉浮之人,虽未承受大风大浪,可早年频繁出入各地文会,见识过不少风流人物,并能扬名浙北,不是没什么见识的土包子。

此番得了顾成的提醒,夏煜迅速收敛心神,将那份不安强行压下。

顾成这一路的表现,夏煜也都看在眼里,除了暗叹石元帅果然慧眼如炬,能于万军之中发掘出如此人才之外,也心知这个江都青年日后前途必不可限量,便存了结交之心。

他深吸一口气,平定了一下心绪,朝顾成郑重拱手道:

“景韶(顾成表字)临危不乱,老成持重,夏某不及也!”

顾成投效石山时日尚短,未能赶上大规模战役立下战功,目前的职务仅是捧月卫队率,此番任务也是以护卫夏煜为主,石山并未授命他为副使。

他见夏煜如此客气,连忙侧身避让,不敢受此全礼,躬敬回礼道:

“曹掾主动请缨,深入虎穴,此等胆略气魄,远非常人可及,成万万不敢当此赞誉。”

二人相视一笑,彼此鼓励之下,方才那点面对强敌的紧张感顿时消散大半。

夏煜整了整因为匆忙而略显凌乱的衣冠,深吸一口气,神情便迅速恢复了往日的从容,随即跟着方礼,昂首挺胸大步走入州衙大堂。

昔日黄岩州衙的大堂,如今已被改造得颇具草莽气息的议事厅。

方国珍大马金刀地坐在上首交椅上,其兄方国璋、谋士张子善、丘楠,弟方国瑛、侄方明善等内核文武分列左右,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走进来的夏煜、顾成二人,无形中营造出一种肃杀压迫的氛围。

夏煜入内后,目光快速扫过全场,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已然有数。

他佯装未曾察觉方国珍刻意营造的威压,稳步上前,依照士人惯用礼节,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声音清淅朗润:

“红旗营宣曹掾夏煜,奉红旗营石元帅之命,特来拜会方——治中!”

夏煜刻意在“治中”二字上略作停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这个“治中”,指的正是元廷此前为了招安方国珍,所授的“徽州路治中”一职。

夏煜此言,明着为以元廷授予的官面身份称呼方国珍,实则是暗讽后者反元立场不坚,屡次接受招安又屡次叛元,既无忠心,也无信义。

方国珍其人叛降不定乃是事实,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不过是实力不济时,为了生存和壮大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和斗争策略。

若真要较真,石山此前不也曾与元廷虚与委蛇,接受过“和谈”吗?

大家不过是彼此彼此罢了,只不过石山所处的内外环境更好,可以“安而不招”,最终没有接受元廷的官职;他方国珍则没这么好命,只能“招而不安”,接受了元廷官职,也不敢消停。

但在对外宣传上,方国珍还是得以“抗元义士”自居,以此号召沿海豪杰共举大事——尽管有些没脸皮,可抛却这一点,他确实拿不出象样的身份招揽士人。

从他手下的人才就可以看出,除了自家兄弟子侄和姻亲等亲族,就是乡党或其他海寇豪强,张子善、丘楠等人名为“谋士”,这些年却都不曾混进真正的士人圈子过。

夏煜此番上门“打脸”的举动,颇有些无礼,顿时引起了厅内方氏军文武的不满。

方明善其实比自己的五叔方国珉年龄还大,性子沉稳,但辈分较低,适合充当这种场合发难的角色,立即跨前一步,厉声呵斥道:

“你等既是远道而来的使者,参见我家主上,为何不依礼数下跪?”

夏煜深谙先声夺人之道,身为说客,故意挑起矛盾,正是为了打破对方缺省的节奏,争取对话的主动权。眼见厅内众人的反应并未超出自己的预料,他心中反而更加安定,挺直了腰板,从容应答道:

“我家石元帅高举‘驱虏复汉’义旗,志在革除蒙元陋俗,重塑我华夏衣冠礼法和堂堂正气。我等参见石元帅,亦只需以行揖礼,从未要求下跪。却不知方治中此处,反要沿用蒙元的屈膝陋俗?”

夏煜这番话掷地有声,将是否见上官下跪的问题,拔高到了是否真心抗元复汉,遵循华夏正统,摒弃胡虏陋习的政治高度。

六年前,方国珍首次起兵反元时,天下豪杰尚慑于元廷数十年积威,无人敢公然响应。

是他方国珍,凭借过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