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扫元> 第229章 天下变局催人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9章 天下变局催人战(2 / 3)

但方国珍其实也没得选。

水军终究无法摆脱陆上补给而单独存在,跟元廷对抗了一年多,其部损失不小,亟待补充和休整。

他与石山不同,一直都在主动寻求元廷招安。能得一个正五品官职,就已经很满足了。反正他的水军也不可能深入杭州路以西的徽州路,只要与元廷暂时停战,能缓口气就行。

说起来,方国珍也算是沾了石山的光。

红旗营虽然在徐州之战后,就消停了几个月,可毕竟是拥兵十万,雄踞数路,与其地盘邻近的淮南行省、江浙行省、河南行省、中书省等地官员,可是半点都没敢放松。

各地元军纷纷加强戒备,生怕红旗营突然发难,却又不敢过度刺激其部,惹来石山的报复。

原本应该全力围剿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等部义军的兵马,都被石山所部大量牵制。

元廷捉襟见肘,无力再抽调大军,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而在江西行省境内,元军的情况则要好得多。

开年后,元军便兵分南、北两线,继续进剿分散在各地的徐宋兵马。

南线,已经攻入吉安路和赣州路以内;北线,正围攻江州路。

很明显,北线更重要,只要能攻下江州,元军就能直接攻入徐宋的内核控制区——蕲州路。

元军围绕江州路,主要集结了三路大军,分别是:

东路,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统率三万江浙兵马,屯驻彭泽;

北路,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统率两万蒙汉水师,屯驻长江北岸的小孤山(安庆路宿松县境内,依托大雷池停靠水军);

南路,西宁王牙罕沙统率一万八千大军,屯驻德安县。

三路大军近七万人,兵力本就占优势,元军又拥有大量舟船,死死压制住了船小人少的徐宋水师,本应该是铁壁合围。

被困守德化、湖口等地的徐宋兵马正常情况下,只能坐等破城。城中的存粮日渐减少,更糟糕的是,药材奇缺,许多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

据说,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星吉曾在酒宴上放言“两月之内,必献伪帝徐寿辉首级于阙下!”

不料,胜券在握时,徐宋一支连偏师都算不上的小股人马,竟然打了一个翻身仗。

正月二十一日,红旗营劫夺元军战船的消息刚刚散开,退守江州路湖口县的赵普胜受此消息鼓舞,在众将议事时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突袭屯驻长江对面的小孤山元军营地。

毫无悬念,这个夸张的提议被徐宋诸将直接无视了。

元军重兵集结,都已经围到了家门口,众将士出都出不去,就算趁夜间偷偷溜出去了,靠城中有限的几条小船,一趟最多也只能运三五百人,能做什么?

这个计划太过冒险,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与送死无异,自然不会受到诸将重视。

赵普胜自从在庐州路起兵后,虽勇悍无畏,却因时运不济,被各地元军赶着跑,到现在身边仅剩百馀个心腹,在以实力为尊的徐宋政权内部,本就没什么话语权。

而先前兵败桐城,被石山收留的经历,更让他的形迹显得可疑。

其师兄李普胜也因兵败池州,逃入湖口,身边只有不到七百人,同样说不上话。

徐宋政权发展太快,内部派系林立,纷争无处不在。而本就独立性很强的“彭祖家”更是颇受排挤,在军需分配和作战任务安排上处处受到叼难。

赵普胜有意为“彭祖家”正名,当着众将的面立下军令状“不破星吉不回!若败,愿献项上人头”,这番豪言壮语让在场将领为之动容,最终由镇守湖口的丁普朗特许他率领本部兵马出击。

是夜,月黑风高,江面上寒气弥漫,赵普胜亲领死士百馀人乘坐舢板,借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划过江面。

元军哨兵因为连日无事,更不防红巾军竟敢以这点兵马夜袭,放松了警剔,竟然没有发现这支悄悄接近的奇兵。

赵普胜竟然在黑暗中寻到了星吉大帐所在,身形如电,双刀舞动如轮,所过之处,元军纷纷倒地。星吉正在舱中酣睡,被喊杀声惊醒时,赵普胜已经杀到跟前。

此战,赵普胜生擒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连斩其护卫十六人,随即放出信号,接应湖口守军出城,焚毁元军舰船七十三艘,斩首三千四百级。

战后,江水三日泛腥,无数尸体顺流而下,景象惨不忍睹。

这场大胜虽无法扭转江西战场的局势,却极大地鼓舞了徐宋军队的士气,也让湖口守军获得了大批宝贵的战船。

经此一战,元军围绕江州路精心构筑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平乱的压力几乎全压在了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头上,逼得他只能冒险再从江浙抽调大军。

这样一来,江浙行省地区的防务就更加空虚。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卜颜帖木儿可是真不敢“逼反”石山,明知道红旗营抢走了自己的战船,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求能迅速平灭徐寿辉,再回身收拾不知死活的石山。

江西行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