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扫元> 第182章 三寸之舌可破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2章 三寸之舌可破城(2 / 4)

左氏既已投效石元帅麾下,便绝无二心,天地可鉴!

元帅一声令下,我兄长便尽起城中精锐,亲赴前线,至今仍与元狗浴血鏖战于和州城下!左氏对元帅一片赤诚之心,日月可表!”

王宗道脸上波澜不惊,对左君辅的激烈反应恍若未闻。他没有在左氏“忠心”与否的问题上纠缠,而是直指合肥军当前最致命的处境:

“左氏既无争雄之心,甘愿臣服于元帅麾下。”

王宗道的声音陡然转冷,道:

“那尔等如今这般首鼠两端,拥兵自重,紧闭城门,抗拒王师,又是意欲何为?可是真以为,凭这合肥一座孤城,就能在这风云激荡的乱世洪流中独善其身,撑过这翻天复地的大劫?!”

这个问题,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左君辅头上,让他瞬间哑口无言。

别说他,就是他的兄长左君弼亲至,面对石山兵临城下的大势,也给不出一个能说服自己、更能说服麾下将士的答案!

左君辅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只发出几声意义不明的“嗬嗬”声,脸色由红转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眼神慌乱地在大堂内扫视,最终又落回殷从道身上,充满了求助的意味。

殷从道一直在冷眼旁观,心中早已翻江倒海。王宗道言辞犀利,步步紧逼,句句都打在合肥军的软肋上。此刻见左君辅被问得张口结舌,狼狈不堪,心中暗叹一声“竖子不足与谋”。

他不能再沉默下去了,直视王宗道,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沙场宿将特有的沉稳,却抛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

“尊使方才所言种种,咄咄逼人,字字诛心。在下敢问一句,此等言语,究竟是石元帅的本意,还是尊使自己借元帅之名,行威吓之实的诛心之言?!”

这一问,极其厉害,直接将王宗道推到了风口浪尖。若是石山本意,那便是他背信弃义的直接证据;若是王宗道假传元帅钧令,那便是离间合肥军与石山关系的死罪。

帐内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包括一直别着头的张焕,都悄然聚焦在王宗道脸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此人之前一直没说话,左君辅却多次与他交流眼神,王宗道心知这位老将便是今日自己要对付的“正主”,见他张口就抛出一个两难的问题,心中警铃大作,暗道这老狐狸果然难缠!

王宗道面上丝毫不露怯,反而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仿佛才注意到殷从道此人,故意问道:

“哦?这位是?”。

左君辅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连忙接话,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这位是殷从道殷千户。乃是我合肥军宿将,二十年前便追随家父征战沙场,功勋卓着!”

他介绍殷从道,也是在提醒王宗道,合肥军并非无人。

“原来是殷千户!久仰!”

王宗道立刻拱手,脸上堆起“久仰大名”的虚假热情,利用这短暂的客套,脑中飞速运转,组织着反击的语言。随即,他话锋陡然一转,脸上笑容瞬间消失,目光变得锐利如刀,反将一军:

“殷千户方才问本官所言是元帅本意还是诛心之言,莫非是认为,咱们石元帅素来以仁义待人,宽厚为怀,便可在军国大事上欺之以方,以为其心慈手软,不会行雷霆手段吗?!”

这一反问,比殷从道的提问更加诛心。

直接将“认为石山可欺”的帽子,扣在了殷从道乃至整个合肥军头上。

殷从道虽是沙场老将,口舌之利却远不及王宗道这等士子,他被这顶“大帽子”扣得一时语塞。因为他们之前确实存了利用石山好“仁义”之名的侥幸心理。

王宗道这一问,可谓直戳痛处!

左君辅脸色煞白,眼神飘忽;张焕紧绷的肩膀和握紧的拳头,也暴露了他内心的震动;殷从道眉头紧锁,已陷入沉思。

王宗道知道自己气势已经压倒对方,是时候抛出那颗早已准备好的重磅炸弹了。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放缓,道:

“不满诸位,本官出身六安。今日,便与诸位讲讲六安旧事,或可为镜鉴。”

六安之战结束不久,合肥诸将只知朱亮祖身死,六安易主,其中具体细节却是迷雾重重。连张焕都不自觉竖起了耳朵。

“六安城破之前,朱亮祖曾遣使,求见石元帅,愿奉上丰厚钱粮,并承诺为元帅前驱,南征北战,只求元帅允其继续留守六安,做他的一方之主。”

他目光扫过众人,捕捉着他们脸上细微的变化——惊讶、思索,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这条件似乎不错”的念头。

“然而。”

王宗道的声音陡然拔高,道:“石元帅断然拒绝!”

说话间,他猛地一拍座椅扶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惊得左君辅一哆嗦。

“元帅当时厉声道‘为一己之权欲私利,置满城生灵于刀兵水火而不顾,此乃豺狼之行!石某兴义兵,讨暴元,为的是拯万民于水火,岂能坐视尔等割据城池,鱼肉乡里?!’”

官厅内,合肥诸将沉闷无声,仿佛能感受到了石山当时那份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