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蓝鸮之恋> 第20章 神秘书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神秘书信(2 / 4)

无缘之人,妄图开启木盒,必将被这股力量灭杀。

他定了定神,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揭开了木盒的盖子。刹那间,一道耀眼的光芒从盒子里射出,待光芒消散后,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封神秘的书信。

这封书信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岁月痕迹,纸张泛黄,边缘略有磨损。信笺上的字迹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深埋已久的往事。

这就是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交待他交给刘髆或其后人的亲笔书信。神秘书信的下面正是“李”字玉制凤鸟龙骨腰牌。

他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回去向王上复命了。临行之际,他略加思索,取走了十根金条。

沮渠蒙逊无暇多想,拿着信便朝洞口奔去,轻盈地点击那块机关石块将秘洞封闭。然后他绕着石台转了几圈,手指轻轻触摸着符文,口中念念有词,那块机关石块即再次隐于无形之中。石台又恢复为日常家用普通模样。

然后他连夜赶向甘州。

依照帝贺的安排,沮渠蒙逊若取到神秘书信,到达张掖郡之后,即将上述信物交给河西四郡专员丽娜,并通过帝贺的特快专递送达平吉堡。

此后,沮渠蒙逊将接手当地的“天上人间”酒楼兼客栈,此乃其联络、收拢黑羌族人之要地。与此同时,他身负另一重任,需遣人潜入山丹军马场,伺机盗马、偷马、买马,总而言之,务必为铁穆尔的军马场取回至少二十匹山丹军马。

至于昔日李广利将军于其彼时领地之大宛国贰师城马尔哈马特山谷秘养之那二十余匹汗血宝马,待完成取回山丹军马之任务后,方可伺机自行寻之。

鉴于大宛国与乌孙国已为北匈奴打残,料想包括上述汗血宝马及原乌孙国之西极天马皆难以觅得,故此项事务不以任务视之。

(蒙太奇转身,镜头切换到贺兰山阙石嘴山军镇)

石嘴山军镇的建设有条不紊进行着,梅超风不愧是长沙国郎中令出身,其多年的禁军管理经验,在军镇的建设工程的管理上运用得游刃有余。

北武当庙已然竣工。此庙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前后共有四进院落,左右对称。山门乃二层歇山顶式建筑,两侧设有砖雕垂花小门,以供人出入。山门院内,两侧的钟楼、鼓楼皆为凉亭式四角攒尖顶建筑。穿过山门,依次可见灵官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大佛殿。

于那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之北武当庙中,存一宁静清幽之院落,此乃梅超风特为刘中国精心打造并预留之所。经请示帝贺,该院落取名“红衣小筑”,且预留了日后改建为“红衣别宫”之土地与空间,为迎接梅红衣做好准备。

此处秘境,除帝贺外,唯梅超风与娜菌知晓。

这座院落宽敞明亮,绿树成荫,四周环绕着古老的院墙,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据估算,这里至少能够容纳下足足五十名武艺高强的死士,他们将日夜守护在此处,确保梅红衣和刘中国母子的安全无虞。

不仅如此,梅超风还费尽心思地设计并修建了一条隐蔽至极的逃生密道。

这条密道巧妙地隐藏于山体之中,蜿蜒曲折,一直通向正在紧锣密鼓建造中的“红衣直道”。一旦遭遇突发危险,梅红衣和刘中国便可通过这条密道迅速撤离,逃出生天。

梅超风在呈给帝贺的报告中言明,石嘴山军镇的人口规划为三万户十万人。

于简泉农场及黄河岸边设立居民安置点,现已建成可容纳一万户的新房,先期移民至此的原丐帮农民一万户,至年底便可满心欢喜地迁入新居;且将于沙湖一带另建一万户新房,于红果子沟、王泉沟等地再建一万户新房。

于王泉沟与大川盆地间筑民用粮仓,于白虎洞设兵器库及以军粮、食用盐、茶砖、防寒物品、军用扁壶等骑兵补给为主的军需补给库。

于红果子沟之五渠村设驻兵营帐,于塔什克梁与大山头间筑碉楼,于塔什克梁之巅建烽火台,以作预警之用。北典城若战事紧急,烽火示警亦可令民众有备而退。

于旗疙山与白虎山之间的冰沟处修筑碉楼及驻兵营地,且在白石尖与黑石峁亦建造碉楼。倘若北典城难以坚守,此地可构建起类似长城的防御体系,亦可抵御些许时间,进而为民众赢取撤退之机。

自红果子沟构建起通向乌海军镇的撤退与逃生快速通道,即“红衣直道”,相关标段任务已下达至各责任人,众人皆已签署军令状,若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必将严惩不贷,以确保在战事紧迫之际,能够迅速安排民众撤往乌海军镇。

目前红衣直道的修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工程将在6月底收尾。

就连梅老将军续弦的新夫人赫连香奴身怀六甲,亦毫不示弱,拖着身孕之躯,详尽地勘查简泉农场的每一处角落。

她的足迹踏遍了简泉农场的每一方土地,何处宜种小麦,何处宜栽果树,何处宜种桑葚、枸杞、红花等经济作物,何处宜植马乃真带来的小米(小米适宜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便利的地块种植。?),诸如此类,她皆了然于胸,且有详尽的规划与具体的部署。

简而言之,简泉农场的每一寸土地,在赫连香奴的操持下,皆物尽其用。

即便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