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的炮兵阵地上,12门九一式105榴弹炮整齐地排列着,仿佛一群沉默的巨兽,静静地等待着被唤醒。这些大炮通体漆黑,炮管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威严。
武田少佐站在阵地中央,他的目光冷酷而坚定,“传我命令,瞄准目标,准备攻击!”他的命令如同雷霆一般,瞬间传遍整个炮兵阵地。日军第6师团野炮联队第一大队的小鬼子们立刻忙碌起来,他们迅速而有序地执行着各项任务。
测量兵们手持测距仪,准确地测量着目标的距离。调整手们则熟练地转动着炮口,将其抬高或降低,以确保炮弹能够准确地命中目标。装填手们则小心翼翼地将炮弹装入炮膛,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专业而娴熟。
“开炮!”传令兵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炮兵阵地上空回荡。这是一道命令,也是一种宣战。随着这声令下,12门九一式105榴弹炮同时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巨响。炮口喷出的火焰和浓烟,如同火山喷发一般,遮天蔽日。
12枚威力巨大的炮弹如同一群脱缰的野马,呼啸着从炮管中飞射而出。它们划破长空,带着无尽的破坏力,径直朝着几公里外的淅河镇飞去。
在淅河镇,特战旅一营和二营的两千多名将士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躲在战壕里,将自己的身体紧紧地蜷缩在防炮洞中,以躲避日军凶猛的炮火攻击。尽管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的冲击波震耳欲聋,但将士们并没有被吓倒。
他们的脸上虽然流露出紧张的神色,但每个人的内心都异常平静。他们知道,只有在日军的炮火攻击结束后,才能展开有效的反击。于是,他们默默地忍受着炮火的洗礼,等待着反击的时机。
十多分钟后,小鬼子的炮击终于停歇了下来。战场上一片死寂,只有炮弹爆炸后的硝烟还在弥漫。
袁学勇立即发出命令高喊“小鬼子的炮击终于结束啦!全体都有,听我命令,立刻做好战斗准备,狠狠地反击这群小鬼子!”
这道命令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所有的将士们闻令而动,纷纷从战壕里的防炮洞中迅速爬出。他们动作敏捷,训练有素,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战斗节奏。
爬出防炮洞后,战士们迅速检查手中的武器。他们熟练地将子弹上膛,手榴弹的拉环也被毫不犹豫地拉开,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流畅。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严阵以待,只等小鬼子进入最佳攻击射程,就给他们致命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特战旅的步兵营在武器装备上与第51集团军麾下的其他普通步兵营有所不同。普通步兵营的步枪和冲锋枪的比例是3比1,而特战旅的步兵营则更为精良,步枪与冲锋枪的比例达到了2比1。这样的配置使得特战旅的步兵营在火力上更具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倾泻出更猛烈的火力。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行动的迅速和灵活性,特战旅的步兵营还减少了重机枪的数量,转而增加了轻机枪的配备。这样一来,步兵营在移动作战时能够更加轻便快捷,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
经过反复多次的调整与优化,普通步兵营的武器装备配置如下拥有&nbp;15&nbp;挺重机枪以及&nbp;45&nbp;挺轻机枪。相比之下,特战旅步兵营的机枪数量则更为惊人重机枪虽然仅有&nbp;9&nbp;挺,平均每个战斗排配备&nbp;1&nbp;挺,但轻机枪的数量却多达&nbp;54&nbp;挺,达到了每个班&nbp;1&nbp;挺的程度,总共&nbp;27&nbp;个战斗班,也就意味着有&nbp;27&nbp;挺轻机枪。不仅如此,每个连部直属部队还额外增加了一个机枪班,人数为&nbp;15&nbp;人,装备&nbp;3&nbp;挺轻机枪。而在营部方面,更是增设了一个机枪排,人数达到&nbp;50&nbp;人,装备&nbp;9&nbp;挺轻机枪。
当日军的炮火攻击终于停歇之后,池田支队第&nbp;13&nbp;联队的两个大队,将近两千名如饿狼般的小鬼子,迅速组成了一支进攻部队,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向着一营的阵地猛扑过来。
为了确保能够一举突破特战旅坚固的防线,日军第&nbp;13&nbp;联队的联队长冈部通大佐竟然亲自出马,亲临前沿阵地指挥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他麾下的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紧密配合,一同发起了这场凶猛的攻势。
特战旅一营阵地上,战士们紧张地注视着前方,只见小鬼子如汹涌的洪水一般铺天盖地地冲过来。一连连长池国秀站在阵地上,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给战士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弟兄们,大家不要慌,也不要怕!把小鬼子放近一点再打,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在场的弟兄也不少曾经是“华夏兄弟连的老兵了,当初咱们不到一百人,而且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都可以和数倍小鬼子打得有来有回,今天咱们不仅人数多,武器装备更是比小鬼子好!”
池国秀的话语让战士们想起了曾经的华夏兄弟连,那是一支以不到一百人的兵力,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硬是顽强地抵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