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开局捡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第164章 当称一声先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当称一声先生(1 / 2)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只见孔颖达整理了一下衣冠,神情肃穆到了极点。

然后,他对着程处辉,深深地躬身作揖。

那是一个标准到了极致的弟子礼。

“万万不可!”

程处辉大惊失色,赶紧伸手去扶。

这叫什么事儿啊。

儿子给我跪完,老子又来?

你们孔家这是要搞碰瓷儿包年服务吗?

孔颖达却执意将这个礼行完。

他直起身,看着程处辉,目光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意。

“达者为先,德者为师。”

老人的声音有些苍老,却字字铿锵。

“程处辉,当得起老夫一拜。”

他顿了顿,用一种近乎于叹息的语气,缓缓开口。

“当称一声,先生。”

先生!

这两个字,比之前的“师公”还要沉重万倍。

程处辉彻底懵了。

孔颖达没有理会他的错愕,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古之圣贤,立身于世,所求不过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老人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程先生以活民百万之功,立不世之功。”

“以《传习录》开万世之学,立不朽之言。”

“以知行合一之念,立无上之德。”

“立德、立功、立言,先生一人,已然占尽。”

“如此人物,若非在世圣人,又当是何人?”

先生。

这两个字砸在程处辉的耳朵里,让他脑子里嗡的一声。

整个人都麻了。

他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一时间竟忘了该有什么反应。

孔颖达却仿佛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整个人的精神气都松弛下来。

但那份发自内心的敬意,却愈发浓厚。

“孔祭酒,您这……”

程处辉张了张嘴,感觉舌头都打了结。

“先生不必过谦。”

孔颖达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转身,缓步走回窗边的矮榻,重新坐下,然后对着程处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程处辉感觉自己的头皮还在发麻。

他顺着孔颖达的示意,在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姿势都有些僵硬。

“老夫今日,是想向先生请教的。”

孔颖达的声音将程处辉的思绪拉了回来。

“请教不敢当,咱们……交流,交流。”

程处辉赶紧摆手,姿态放得极低。

孔颖达微微一笑,也不再在这个称呼上纠缠。

他知道,有些事,做到了,比说出口更重要。

“《传习录》老夫已通读数遍,每读一遍,便有新的感悟,却也生出更多疑惑。”

老人的目光落在程处辉身上,充满了求知的光亮。

“老夫不解,心学既然强调‘心即理’,人人皆可成圣,那还要我等儒生何用?还要朝廷法度何用?”

“若人人凭心而动,天下岂非要大乱?”

这个问题很尖锐,直指心学的核心。

程处辉定了定神,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

“孔祭酒误会了。”

“心学并非让人随心所欲,而是要‘致良知’。”

“良知,是天理,是道义,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善念与准则。只是平日里,被私心杂念所蒙蔽。”

“心学要做的,便是拂去这些蒙蔽,让良知重现光明。”

“一个真正致了良知的人,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自然会符合天理,符合道义,又怎么会为祸天下?”

孔颖达静静地听着,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程处辉继续说道。

“至于儒生与法度,更是不可或缺。”

“儒生当为万民表率,以自身之德行,教化百姓,引导他们‘致良知’。”

“法度则是底线,是准绳。是用来惩戒那些良知泯灭,不愿向善之人的。”

“所以,心学与儒学,与法度,非但不是对立,反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书斋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只有窗外的风,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良久,孔颖达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喃喃自语,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明悟。

“是老夫,着相了。”

程处辉见状,心里也松了口气。

总算是把这位大佬给忽悠……不对,是给讲明白了。

“其实,小子以为,无论是儒学还是心学,都只是万千学问中的一种。”

程处辉趁热打铁,开始抛出自己的私货。

“学术之道,应当如百花齐放,各有其用,方能真正推动世道进步。”

“百花齐放?”

孔颖达品味着这个新词,眼中露出好奇。

“不错。”

程处辉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