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们在包鲜花饼的油纸上印上了“夏华糕点屋”以及糕点屋的地址。
这是吟夏和江秉诚一同想出来的办法,目的是加深周围人对糕点屋的印象。
过后没几天,夏华糕点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开业了。
吟夏和江秉诚简单地在门头上挂了红绸布,又在门上贴了开业大吉的手写海报,没有进行那些复杂而且华而不实的仪式。
开业的头三天,他们准备了足够的鲜花饼进行试营业,收集顾客对鲜花饼味道以及口感的反馈。
虽然生意不如摆摊时稳定,赚得也比以前少,但吟夏心里清楚这都是正常的。
从摆摊过渡到开店,一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又过了几天,所有人都熟悉了在新店做饼的流程。
吟夏和江秉诚商量过后,决定兵分三路。
吟夏留守夏华糕点屋,开拓新市场。
吟华继续去工人文化宫摆摊卖饼,江秉诚依旧去大观码头卖饼,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这种安排为的是巩固老顾客,并且将客源吸引到夏华糕点屋。
为了提高糕点屋的优先级,二人摆摊时只带了从前一半数量的饼,卖完就没有了。
顾客如果想买,只能去糕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