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工匠!各类工匠!”王伦强调,“无论是铁匠、木匠、皮匠、医匠,甚至是会烧窑、会酿酒、会织布的,只要有一技之长,愿意上山,一律量才任用,给予优厚待遇!我们要在梁山脚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作坊区,力求刀枪弓矢、衣物药品,甚至日后更多的军需民用之物,都能逐步自给自足!”
这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见效慢,却关乎梁山的根基能否从“劫掠”转向“生产”,是从流寇向割据势力转变的关键一步。
朱贵将这些命令一一记下,他虽然不完全理解王伦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举措深意,但他能感觉到,寨主正在为梁山铺设一条与所有绿林山寨都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条路上,不仅有刀光剑影,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名为“秩序”与“根基”的东西在悄然滋生。
王伦站在山寨高处,听着远处校场上隐约传来的操练声,看着山下正在规划建设的作坊区地基,心中渐渐安定。武力是盾牌,经济是血液,而舆论与教育,则是塑造灵魂、指明方向的灯塔。他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山寨,更是一个拥有顽强生命力和明确未来的新生政权雏形。每一步,都需谨慎,但每一步,也都必须坚定地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