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坐在院中的藤椅上,手捧着一杯刚沏好的龙井。
昨天,他才带着妻子、孩子,还有小姨子等人就从宋家屯返回了京城。
新家这栋别墅。
“哥,你这地方真不错,清静,视野也好。”说话的是他二表弟王文。
听说宋青回来了,而且明天才正式上班,王文便提着些水果,特地过来拜访。
“还行吧,主要是图个安静。”宋青笑了笑,给王文的杯子里续上热水,“你怎么样?在单位还顺利?”
王文道:“正要跟哥你说呢,上个星期,中秋节前,刚下来的文档,提了正科。”
宋青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赏:“哦?这么快?这可是大喜事啊!”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王文,这个表弟,成长的速度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甚至在心里不自觉地将王文与另外一个在地方发展的表弟王成做了个比较,王成前期晋升算是快的了,但王文这速度,似乎还要更胜一筹。
“好小子,真给你哥长脸!”宋青忍不住又是一顿夸奖。
“看来你在单位是扎下根了,领导也器重。”
这接连的夸赞,让王文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摆摆手,谦逊道:“哥,你快别夸我了。在京城嘛,您也知道,平台不一样。说句不好听的,这四九城里,大街上随便一块板砖扔下去,砸到的可能都是比我哥王成现在级别还高半格的人物。我这点进步,不算什么,主要还是占了地利。”
王文这话虽有自谦的成分,却也道出了部分现实。
京城衙门口多,干部基数大,晋升机会相对而言确实比地方要多一些,起步的职级也往往更高。
宋青听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机会来了能抓住,那就是你的本事。京城藏龙卧虎不假,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并且步步高升,更不容易。”
他抿了口茶,继续勉励道:“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得好好规划。以后有什么具体的打算?是想一直在京城深耕,还是有机会想到下面历练历练?”
王文收敛了笑容:“哥,我仔细想过了。在地方上,有大哥王成在那里经营,他路子野,根基也慢慢扎实了。我呢,就主打在京城发展。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在京城,一个在地方,以后说不定还能相互呼应,彼此有个照应。总归是自家兄弟,力量往一处使,总比单打独斗强。”
宋青听着,缓缓点头,心中颇感欣慰。看来这几年的机关生涯,不仅让王文职位提升了,更让他的眼界和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这个规划,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更重要的是,王文的内核思路是“兄弟同心”,是构建一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小小利益共同体,这无疑是对宋青,也是对王成最为有利的选择。
“说得对!”宋青肯定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以后啊,咱们兄弟几个,就是得互相帮衬着。你在京城好好干,需要哥这边出力的,尽管开口。”
兄弟俩又闲聊了些家长里短,单位趣闻,直到日头偏西,王文才起身告辞。
第二天,宋青便带着家人,再次登上了飞往深市的航班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在忙碌中飞速流逝,转眼之间,两个月过去了。
日历翻到了1995年的年底。
这天,宋青正在办公室处理文档,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
“喂,宋叔,是我,小强。”电话那头,传来了郑小强熟悉的声音。
“小强啊,川省那边情况怎么样?玉泉矿泉水运转都正常吧?”宋青笑着问道。
“都好着呢,宋哥放心,销量稳步提升,生产线也满负荷运转。”郑小强先简单汇报了业务情况,然后语气稍微低沉了一些,带着些许感慨道,“宋哥,我给您打电话,主要是想跟您说个事。我大伯,就是郑文武郑伯伯,上个星期……正式退休了。”
宋青闻言,眼神一凝,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哦?郑老……终于退了?”
“对,没错,六十八岁,到点儿了。”郑小强确认道。
“家里这边,打算给他办个小范围的退休宴,就是一些亲戚,还有他老人家以前的一些老部下、老朋友,聚一聚。我肯定得回京城一趟。打电话跟您说一声。”
宋青几乎没有丝毫尤豫,立刻道:“这是大事,应该的。你把具体时间地点发给我,我也回去一趟,当面向郑老表示一下祝贺和感谢。”
“那太好了!大伯要是知道您特意赶回来,肯定高兴!”郑小强语气轻快了不少。
又简单交流了几句川省公司的事务,两人便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宋青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深市林立的高楼,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波澜。郑文武,退休了。
这位曾经身居高位,在他起步阶段给予了关键性提携和庇护的长者,可以说是他迄今为止攀附上的最粗壮的一条“大腿”。
如今,这条最大的大腿,也到了功成身退、颐养天年的时候。
一股淡淡的失落和危机感悄然掠过心头。
这意味着,以后很多原本可以借助郑老影响力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