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监狱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连绵的阴雨让本就压抑的监区更添几分沉闷。放风时间被迫取消,犯人们挤在狭窄的监舍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焦躁的气息。
鲍玉佳靠在下铺,注视着窗外密密的雨帘。距离上次挫败危暐等人的阴谋已经过去两个月,监区表面恢复了平静,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一股新的暗流正在形成。这次,对手显然吸取了教训,手段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捉摸。
这个消息很快在监区内传播开来。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消息来源十分模糊,没有人能说清具体是谁最先传出的,但每个监舍的犯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更令人不安的是,随之流传的还有各种版本的\"委员会成员推荐名单\"。这些名单看似客观,实则暗藏玄机:有的名单刻意突出某些人的\"背景\",有的则强调\"地域平衡\",还有的甚至列出了莫须有的\"政审标准\"。
果然,第二天开始,监区内出现了一种新的拉拢方式。不同于以往直白的利益许诺,这次的操作更加细腻:
第三天,情况开始恶化。在工场,原本和谐的工作氛围被打破,几个有意参选的犯人开始通过分配轻松工作来拉拢支持者。是,有人开始收集其他候选人的\"黑材料\"。
类似的流言在各个角落传播,目标直指几个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鲍玉佳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我们必须阻止这种恶性竞争。
这个信息让鲍玉佳警觉起来。伍华权自从上次事件后一直很低调,现在突然活跃,背后必定有人指使。
第四天,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在整理仓库时,鲍玉佳无意中发现了几个被藏起来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各个候选人的\"弱点\"和\"把柄\"。
调查陷入了僵局。对手显然比想象中更加狡猾,不仅隐藏得很深,还懂得利用他人作为掩护。
转机出现在第五天。曹荣荣在医务室值班时,注意到伍华权最近经常以各种理由前来就诊,而且总是在药房附近徘徊。
鲍玉佳立即警觉起来。药房是监区内少数可以合法接触外部信息的地方,通过药品订单和医疗记录,可以获取很多有用信息。
当晚,鲍玉佳秘密约见了几个可靠的犯人,组成一个临时调查小组。他们分工合作:张帅帅负责监视伍华权的行踪,曹荣荣留意医务室的异常,鲍玉佳则负责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三天后,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出现新的流言前,伍华权都会去医务室;而每次他去医务室后,药房的程俊杰就会异常活跃。
但还有一个疑问:以程俊杰的能力,不可能策划如此周密的行动。背后一定还有别人。
这个疑问在第二天得到了解答。在工场劳动时,鲍玉佳注意到危暐虽然表面上与其他犯人保持距离,但他的目光始终在留意着程俊杰和伍华权的动向。
为了证实这个猜测,鲍玉佳设计了一个试探。他故意在程俊杰面前透露一个假消息,说某个候选人有特殊背景。果然,第二天这个假消息就开始在监区内流传。
但如何证明这一点是个难题。危暐十分谨慎,从不直接与另外两人接触,所有的指令都是通过隐晦的方式传递。
就在鲍玉佳思考对策时,一个意外事件打破了僵局。在月底的卫生检查中,药房被查出私藏违禁品。虽然程俊杰极力否认与自己有关,但还是被取消了在药房的工作资格。
这个机会让鲍玉佳看到了突破口。到张帅帅:\"现在程俊杰失去了信息来源,一定会急于寻找新的途径。这是我们抓住证据的好机会。
果然,失去药房这个信息源后,程俊杰开始变得焦躁。他频繁地与其他犯人接触,试图获取新的消息来源。
鲍玉佳让曹荣荣故意接近程俊杰,假装无意中透露一些信息。同时,张帅帅负责监视危暐的反应。
机会很快再次降临。监狱方宣布,将在下周正式成立犯人自治委员会,并开始候选人报名。这个消息让危暐等人加紧了行动。
在报名开始的前一天,鲍玉佳发现伍华权在秘密收集其他候选人的报名材料。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试图篡改一些候选人的资料。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鲍玉佳的小组密切监视着危暐等人的一举一动。他们记录下了伍华权篡改资料的过程,拍下了程俊杰收买其他犯人的证据,甚至还录到了危暐下达指令的片段。
证据收集齐全后,鲍玉佳在选举开始前一个小时,将所有材料交给了管教老陈。
消息传出,监区内一片哗然。当危暐、程俊杰和伍华权被带走调查时,很多被蒙蔽的犯人才意识到自己差点又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
调查结果很快公布:三人因破坏选举秩序、操纵舆论、篡改材料等行为,被取消参选资格,并受到严厉处分。
事后,监狱方改进了选举制度,增加了透明度和监督机制。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让大多数犯人认识到,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不能被人利用。
雨季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