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莞尔。
李达康脸颊发烫。
他已经做好被批“搞形式主义”、“哗众取宠”的准备。
然而,沙瑞金并没有发火。
他靠在椅背上,竟饶有兴致地翻开报告。
办公室里只剩纸张翻动的声音。
李达康度秒如年,每一刻都是煎熬。
沙瑞金看得不快,偶尔手指还会在某些段落轻敲。
李达康知道,那都是孙连城“画龙点睛”的地方。
“'供水管网不仅是水流通道,更是城乡信息流、能量流的关键节点,其稳定性关乎区域发展的'熵减'进程'…”
沙瑞金突然开口,念出那句让贾德龙百思不得其解的话。
念完又抬头看李达康,眼神里笑意更浓。
“达康同志,你们京州的干部理论水平很高嘛。都开始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民生问题了。”
李达康后背冷汗直冒。
他只能干笑两声,不知如何接话。
沙瑞金的表情,在几分钟后渐渐严肃起来。
他合上报告,放在桌上,手指在封面轻点。
“达康同志,这个报告起因虽然荒唐,但思路很有意思。”
李达康愣住。
“我们省里最近也在研究一个议题。”
“就是如何统筹城乡发展,进行基础设施迭代升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沙瑞金目光深邃。
“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问题。一条路,今年挖了铺水管,明年挖了埋电缆,后年又挖开走燃气。反复折腾,浪费巨大。”
他拿起报告,像在欣赏艺术品。
“你们这份报告,包装得…嗯,很有想象力。”
沙瑞金斟酌用词。
“它提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及'基础设施预见性升级'理念,正好和省里规划方向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