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青娘的商业智慧> 第25章 质量检测标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质量检测标准(1 / 2)

大乾景和三年腊月下旬,城隍庙前的积雪映着红灯笼,年味愈浓,青记染布庄的后堂却气氛紧绷。青娘手里捏着一匹刚染好的蔷薇红绢布,眉头拧成了结——布面看着鲜亮,可用白纱布轻轻一擦,纱布上竟沾了淡红痕迹,这是染料残留未洗净的征兆。若按往常直接发货,到了客户手里怕是又要引发投诉。

“之前只想着把操作标准定好,却忘了‘怎么才算合格’的检测标准。”青娘将布扔在案上,转身时撞进沈行舟怀里,他手里提着的暖炉差点脱手。沈行舟稳住暖炉,看着案上的绢布和带色的纱布,瞬间明白缘由:“我茶庄收茶时,都有‘干茶色泽、冲泡汤色、叶底嫩度’三重检测标准,不合格的绝不收。染布也该这样,定个明确的检测标准,不管是伙计自检还是交货前抽检,都有章可循。”

温景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白纱布、天平和几块色卡:“我早想着要定检测标准,特意准备了些工具。你看,这是按咱们正品布色做的色卡,这是检测残留的白纱布,还有称重的天平——每一项都得量化,不能凭肉眼模糊判断。”

青娘眼前一亮,当即拉着两人围坐在案前,从“外观、色牢度、残留染料、物理特性”四个维度,逐一制定检测标准。

第一个是“外观检测标准”。温景然取出提前做好的色卡,每张色卡上都标注着颜色编号和色差值:“‘蔷薇红’要与色卡编号‘红-03’完全一致,色差不得超过‘半度’——用这张灰色卡对比,在自然光下相距三尺看,若肉眼看不出差异就算合格。布面还得‘无污渍、无跳线、无褶皱’,每匹布要展开检查,发现一处污渍就得重新清洗,跳线超过三处则判定为不合格,用于裁剪小饰品,不得作为成品出售。”青娘赶紧记录:“外观标准:1 颜色(与对应色卡一致,色差≤半度,自然光下三尺比对);2 布面(无污渍、无跳线≤三处、无褶皱);不合格处理(污渍→重洗,跳线超标→改做小饰品)。”

第二个是“色牢度检测标准”。沈行舟帮着取来一盆清水和一块白棉布,温景然则演示耐洗性检测:“取布样一尺见方,放入三成热的清水(水温计指“三”),加入一钱中性皂,用手轻轻揉搓五十次(按沙漏计时,每秒一次),取出后拧干,与原色卡对比,褪色不得超过‘一度’,且白棉布沾染颜色不得‘超过指甲盖大小’。耐摩擦性则用干、湿两块白纱布,分别摩擦布面十次,纱布染色均不得‘超过铜钱大小’,否则判定为色牢度不达标。”青娘补充:“色牢度标准:耐洗(揉搓五十次,褪色≤一度,白棉布沾染≤指甲盖);耐摩擦(干/湿纱布各十次,沾染≤铜钱);检测工具(标准皂、水温计、白纱布、沙漏)。”

第三个是“残留染料检测标准”。温景然将白纱布浸湿,在绢布上用力擦拭三次:“擦拭后白纱布‘不得有明显染色痕迹’——用这张‘残留判定卡’对比,若纱布颜色浅于判定卡上的‘淡粉’色,就算合格。还可以用‘水浸法’:取布样放入清水浸泡一刻,水色‘不得变深超过清水原色’,若水面浮起染料泡沫,也判定为残留超标,需重新漂洗。”沈行舟补充:“每匹布都要随机抽取两个样点检测,一个在布中间,一个在布边,两个样点都合格才算通过,避免局部残留漏检。”

第四个是“物理特性检测标准”。青娘让伙计取来天平和软尺,测量布的重量和幅宽:“‘蔷薇红绢布’每匹标准重量‘十斤’,误差不得‘超过二两’;幅宽标准‘三尺’,误差不得‘超过一寸’——用这把校准过的软尺测量,每匹布测三个点(两端和中间),取平均值。还要检测‘抗拉伸性’:用手轻轻拉扯布面,松手后‘不得有明显变形’,若出现裂口或拉长后无法恢复,则判定为不合格,需检查染色时是否损伤纤维。”温景然补充:“物理特性不合格的布,要追溯到染色环节,查看是否水温过高或漂洗时用力过猛,记录在‘差错台账’里,避免再犯。”

接下来的三日,三人将检测标准细化成“操作步骤、判定依据、工具要求、不合格处理流程”,还制作了配套的“检测工具包”——每套包含色卡、残留判定卡、标准皂、校准软尺、天平等,分发到质检岗伙计手中。为了确保准确,青娘还特意培训质检伙计,让温景然现场演示每个检测步骤,直到伙计们都能独立完成检测,且判定结果一致。

第五日清晨,第一批按新检测标准验收的“雨过天青”罗缎送抵质检区。质检伙计小张按流程操作:先比对色卡,确认色差合格;再用白纱布擦拭,无染色痕迹;接着测量重量和幅宽,均在误差范围内;最后揉搓检测色牢度,也完全达标。他在“质检合格单”上签字后,这批罗缎才被允许入库。

“太好了!”扬州布庄的王掌柜恰好来提货,看到完整的质检流程和合格单,忍不住称赞:“有了这标准,我再也不用担心里面积留染料,回去就能直接卖给客户!”他当场查看了几匹罗缎,确认与质检结果一致后,又追加了二十匹“流霞色”云锦的订单,还承诺年后要介绍新客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