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众掌柜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就在此时,沈行舟从人群中走出,手中拿着一卷文书:"刘差头,这是府衙新颁布的'茶路章程',上面明确写着鼓励茶商互助,以稳定茶路。我们的互助契,完全符合章程。"
刘差头脸色一变,接过文书一看,果然如沈行舟所说。他冷哼一声:"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了。"说罢,带着差役悻悻离去。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众掌柜们纷纷称赞青娘和沈行舟的机智与镇定。
李掌柜感慨道:"今日之事,让我看到了互助的力量。若不是大家在此,恐怕又要被税关刁难。"
青娘微笑道:"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互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她将"互助簿"放在桌上:"从今日起,这本簿册正式启用。"
众掌柜们依次在互助契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按了手印。沈行舟最后一个签字,他的手微微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青娘看在眼里,心中有些疑惑。
傍晚,客人散尽,院子里恢复了宁静。青娘收拾着桌上的契书和簿册,沈行舟却没有离开。
"青娘,"他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我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青娘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他:"何事?"
沈行舟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青娘:"这是我父亲写来的信。他希望我能回北方接管家族的商号。"
青娘一怔,接过信,却没有打开。她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你……打算回去吗?"
沈行舟看着青娘,沉默了片刻:"我还在考虑。北方的商号需要我,但这里的茶路,也离不开你。"
青娘垂下眼帘,轻声道:"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沈行舟苦笑了一下:"你总是这样,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心里。青娘,我……"
他话未说完,门外忽然传来阿成的声音:"掌柜的,不好了!城南的茶仓着火了!"
青娘和沈行舟对视一眼,同时起身,朝门外奔去。
城南的茶仓外,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附近的百姓纷纷赶来帮忙救火。青娘和沈行舟冲到最前面,指挥大家打水、搬茶箱。
"先救靠近门口的几箱!"青娘大声喊道,"那是老客的货!"
沈行舟一边搬箱子,一边回头对青娘说:"你先退后,这里危险!"
青娘却摇头:"我要看着这些茶平安无事。"
火势越来越大,灼热的空气让人窒息。就在此时,一根燃烧的横梁突然断裂,朝青娘砸来。沈行舟眼疾手快,一把将青娘推开,自己却被横梁擦中了肩膀,顿时鲜血淋漓。
"行舟!"青娘惊呼,扑到他身边。
沈行舟忍着疼痛,对青娘笑了笑:"我没事,你别怕。"
火终于被扑灭了。虽然损失了一些茶箱,但幸好大部分货物都被抢救出来。青娘看着满身灰尘和血迹的沈行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她忽然意识到,有些话,如果现在不说,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行舟,"她轻声道,"无论你选择去北方还是留在这里,我都希望……能与你一起走下去。不只是生意上的伙伴。"
沈行舟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惊喜与不敢置信:"青娘,你……"
青娘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坚定:"我答应你。"
沈行舟愣了片刻,随即笑了。那笑容,如同火光映照下的茶路,温暖而明亮。
他握住青娘的手,郑重地说:"好,那我们就一起,把这条茶路走到底。"
夜已深,茶仓外的余烬还在冒着青烟。青娘和沈行舟并肩坐在台阶上,看着满天的繁星。
"明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互助簿补完整。"青娘道,"把今日的损失和救助情况,一一记录在册。"
沈行舟点头:"好。第二件事,是去府衙报备,让他们认可我们的互助契。"
青娘笑道:"第三件事,是去看看那些在火中受损的茶,能不能想办法补救。"
沈行舟侧头看着她,眼中满是爱意:"还有第四件事。"
青娘疑惑地看着他。
沈行舟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等茶路稳定下来,我们就成亲。"
青娘的脸颊泛起红晕,她轻轻点头:"好。"
次日清晨,青娘和沈行舟一起走进府衙,将茶路互助契呈给了知府大人。知府翻阅后,对他们的做法赞不绝口,当场提笔写下"茶路互助,功在千秋"八个大字,以示表彰。
消息传出,城中茶商纷纷响应,加入互助契的行列。茶路,因为这份契书,变得更加稳定;而青娘和沈行舟的故事,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他们知道,前路依旧漫长,依旧会有风雨。但只要两人携手,互帮互助,就没有走不完的茶路,也没有渡不过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