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京城,杨柳依依,繁花似锦。青娘坐在马车里,撩开车帘,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店铺,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这是她第一次来京城,也是第一次以“民间手艺传承者”的身份,受邀为宫里的绣娘传授草木染技艺。
马车在一座朱红大门前停下,门上悬挂着一块烫金匾额,上面写着“内务府绣作”四个大字。一个穿着青色宫装的宫女早已等候在门口,看到青娘下车,连忙上前见礼:“青娘姑娘,奴婢是内务府派来接您的,随我来吧,绣娘们已经在里面等候了。”
青娘跟着宫女走进大门,穿过几座精致的庭院,来到一座宽敞的绣房。绣房里摆着十几张绣架,十几个穿着统一服饰的绣娘正坐在绣架前,手里拿着针线,看到青娘进来,都停下手里的活,起身行礼。
“青娘姑娘,久仰您的大名!”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绣娘走上前,笑着说,“我们早就听说您的草木染手艺天下无双,宫里用您染的布做的宫装,娘娘们都爱不释手呢。今天能向您学习,真是我们的福气。”
青娘连忙回礼:“姐姐客气了。草木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只是略懂皮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也很高兴。”
接下来的半个月,青娘每天都在绣房里为绣娘们传授草木染技艺。她从染料的识别、采摘开始讲起,详细介绍了艾草、黄芩、苏木、蔷薇果等常用染料的特性和用途;又讲解了染液的调配方法,包括不同颜色的染料配比、煮染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最后还现场演示了蜡封纹样的绘制和染布的全过程。
绣娘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不仅仔细记录,还时不时提出问题。有一次,一个绣娘问青娘:“青娘姑娘,我们用您染的布刺绣时,发现有的颜色在刺绣过程中容易掉色,这是怎么回事啊?”
青娘想了想,说:“这可能是因为染布时固色没有做好。不同的染料需要用不同的固色方法,比如苏木染的红色要用明矾固色,黄芩染的黄色要用醋固色,这样才能保证颜色不容易掉色。另外,染好的布在晾晒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这样也能减少掉色的情况。”
说完,青娘还特意找来了一块用苏木染的红色布,现场演示了用明矾固色的方法,让绣娘们亲手操作,直到每个人都掌握为止。
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青娘还发现,宫里的绣娘们虽然刺绣技艺高超,但对草木染的了解却很少,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染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于是,她特意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染料植物,让绣娘们近距离观察、触摸、闻气味,还教她们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染料的好坏。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青娘的传授任务也圆满完成。临走那天,内务府的总管特意为青娘举办了一场送别宴,还代表宫里赏赐了青娘一批珍贵的丝绸和药材,说:“青娘姑娘,您不仅手艺好,人品也好,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给我们,宫里的娘娘们都很感激您。以后要是有需要,您随时可以来宫里,我们一定欢迎。”
青娘接过赏赐,连忙道谢:“多谢总管大人。能为宫里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以后要是绣娘们在草木染方面还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派人去青石村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忙。”
离开京城的那天,绣娘们都来为青娘送行,还送给青娘一些她们亲手绣的荷包、手帕等小礼物,上面绣着精致的花草纹样,每一件都饱含着她们的心意。
青娘坐在马车上,看着手里的礼物,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次京城之行不仅传播了草木染技艺,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这对她来说,是比任何赏赐都宝贵的财富。
回到青石村的时候,已经是暮春时节。染坊里的工人们和学徒们早就等候在村口,看到青娘回来,都高兴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她京城的情况。
“青娘,京城是不是特别大?宫里是不是特别漂亮?”春桃拉着青娘的手,好奇地问道。
青娘笑着说:“京城很大,宫里也很漂亮,不过在我心里,还是咱们青石村最好。对了,我这次回来,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知府大人已经批准了在咱们村建‘草木染文化园’的申请,过几天就会派人来选址、动工了!”
大家一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草木染文化园是青娘早就有的想法,她想把文化园建成一个集染料种植、染布展示、技艺传授于一体的地方,让更多人了解草木染,学习草木染,也让青石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木染之乡”。
接下来的几个月,青石村变得热闹起来。知府大人派来的工匠们开始在村东头的空地上动工建设草木染文化园,村民们也都主动来帮忙,有的搬运材料,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搭建房屋,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
青娘也没闲着,她每天都要去文化园的施工现场看看,和工匠们一起讨论设计方案,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她的要求。她还亲自挑选了一批优质的染料种子,种在文化园的种植区里,打算等文化园建成后,让游客们亲自体验采摘染料、染布的乐趣。
期间,周先生也从邻县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