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京城纸贵(1 / 4)

第24章东京城纸贵

曹暾的“面子工程"大获成功,连严肃的朱夫子都支持曹暾继续创作。曹暾本想休息几日-一谁写小说会日更啊?可朱夫子将其当作了曹暾的功课,给曹暾布置了超多的唐史作业。写小说也变成了功课。

曹暾:躺平流泪。

这次曹暾看唐史可不是只看史书那寥寥几笔的记载,而是细细研究所有牛李党争相关人物的生平,无论是正史记载的还是民间传说的,曹暾都要抄写。抄……写……曹暾眼神暗掉了。

章惇和章瓷在书房门口悄悄探头,曹佑在两人身后负手而立。“诵读就成了,怎么还抄啊。"两位少年郎把脑袋缩回去,震惊不已。他们以为自己读书就够刻苦了,怎么曹暾比他们还刻苦?不对,这都不能叫刻苦,该叫自虐了。

朱夫子好可怕!

曹佑对他们招招手,三人蹑手蹑脚走出了小院。曹佑道:“暾儿过目不忘,诵读不会耗费他太多心力。暾儿唯一的缺点是字写得太差。”

原本曹暾还有个缺点,就是对文章理解慢。不理解,他就无法背诵。朱夫子为曹暾解读文章后,曹暾这缺点就不存在了,只剩下字怎么也写不好的缺点。

曹佑想起曹暾那手字,就忧虑不已。

曹暾何止字写不好,他还总爱写错别字。明明曹暾过目不忘,却很奇怪地总记不住复杂的字形。朱夫子只能让曹暾多抄写了。听了曹暾的弱点后,章惇和章案都很开心。章惇向来自负。章瓷虽没有章惇那般自负,心底也是骄傲的。但曹暾这个神童,有时候真的很打击人。明明他们读过的书都差不多,但总觉得曹暾比他们成熟,比他们更有见识。曹暾看着他们的目光,常常有一种“唉,你们瞧着比我小呢″的淡淡嘲讽感。

见曹暾也不是事事擅长,族兄弟二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章惇自傲道:“论书,我必为同辈之冠!”章崇谦虚道:“我比惇七差点,比暾弟还是强些。”曹佑报以礼貌的微笑。你们多少岁,暾儿多少岁?你们练了多少年的字,暾儿才练多少年的字?你们好意思和暾儿比?认识还不到一月,曹佑就已经将庄敏公和章相公的影子从两位少年友人身上剥离。

原因无他,这两位少年友人真的很年(幼)少(稚)。曹暾还在练字,曹佑便带章惇和章秦去曹家的藏书楼看书。章惇和章资今日来曹家,是章得象要求的。曹佑在瓦舍说书后的第二日就登门道歉,希望章得象不要责怪章惇和章瓷。但这不是章惇和章资能来曹家的原因。原因是赵祯得知了此事,拍桌大呼有趣,当即召来章得象,让章惇和章崇好好与曹暾做朋友。皇子年幼时身旁便有许多伴读。童子科的进士常常被点为皇子的伴读。赵祯的伴读虽然人品不得赵祯喜欢,才华有些虚假,但也曾是童子科的进士。章得象连自己儿孙的名都不扬,只把两个侄儿带在身边,致仕前抓紧时间带着两个侄儿拜访朝中朋友,显然对这两人的才华很是赞赏。他们应该有资格当自己儿子的伴读。

赵祯从记事起,无论是身边人还是枕边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早早被人安排妥当。

曹暾却出生在宫廷外,有他从未敢想的自由自在。赵祯不能给爱情以圆满,更不敢设想皇帝还能与谁有友谊。曹暾却可以。曹暾和章惇、章瓷在勾栏看戏时偶然相遇,一见如故,意气相投。这些在赵祯梦中都不敢出现的事,曹暾遇见了。

赵祯很开心,他希望曹暾能延续这偶然的友谊。如果将来曹暾当了皇帝,章惇和章秦为他臂膀。君臣在微末时相识相交,一定是后世会大书特书的嘉话。

如赵祯最爱看的故事。

章得象不敢阻止两个侄儿与太子结交,但从未想过让侄儿们主动亲近太子,半点不愿趟储位这浑水,祸及家族。

章得象只能委婉劝告皇帝,太子身边两位伴读都是章家人,恐怕自己家荣宠太过。

赵祯微笑道:“章卿,暾儿回京后头一回交朋友,怎么,嫌弃暾儿年幼,配不得你章卿侄儿的友谊?”

章得象呼吸一滞。

如果赵暾现在是太子,他能义正词严地拒绝章家子弟成为太子伴读。可赵暾只是曹暾,他能用什么理由阻止章惇和章瓷与曹暾结交?他能找的任何理由都是私下的理由。私下的理由,就是损害交情的理由。章得象在赵祯微笑的视线中垂下视线:“能与曹家小郎君为友,是章惇和章瓷之幸。”

赵祯颔首:“小辈自己交友,我等长辈由着他们去,不需要多想。”章得象恭敬应道:“是。”

章得象离开后,赵祯叹了口气,然后笑出了声。因为隐瞒着曹暾的身份,他在曹暾的事上再任性妄为,言官都无法向他进言,太有意思了。

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卷书,继续细细品味赵暾的第一本大作。别的五岁孩童还在启蒙,他的儿子已经能写出名扬东京的小说。章惇、章瓷和曹佑?那只是润色的,还是我儿子才华最高。“暾儿在童子科,定能一举成名。“赵祯轻声道。他一字一句地阅读着书中人的少年意气,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赵祯没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光。在阅读中,文字中的意境似乎弥补了他那缺少的明媚时光。

他想象中的自己少年的模样,是曹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