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9(2 / 2)

贺景辞的文章写得如何?先生可看过了?”“正要跟你说这事呢。“秦朔道,“方才和祈安出门时顺便去了一趟贺家,跟他叔父说明了情况。你那同窗的文章我看了,在我这里做学生自是不够格的,不过明德书院那边我也不建议他继续读下去。不如让他和苏缜同去金陵官学读书,假日时也不必来回奔波,只管住我们学里,有什么不懂之处只管问我便是。”秦先生的这个答复苏宜倒不意外,不过她还是有些好奇:“那您看贺景辞还适合走科举这条路吗?”

秦朔道:“你弟弟努努力还有可能,小贺的话……先学上几年定定性子,等着日后捐官吧。”

苏宜前世看过不少科举文,主角团们不论府试院试还是乡试会试都一考一个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科考中举比后世考清北还要更难,终其一生连秀才都中不了的大有人在。

秦先生才是真的因材施教。

苏宜突然感到很庆幸。

原文中只有寥寥几行字作为背景板出现的秦朔,真的是个很好的先生。大大大大

第二日便是新学堂正式开课的日子,苏宜起了个大早,将一切收拾停当只等秦先生宣布启程去往金陵的消息。

谁知还不待秦先生用完早膳,府上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上元县县令陈大人。

陈大人是去年考取功名的新科进士,虽然出身寒门,朝中并无亲故,但在求学过程中运气不错,成了翰林院周大学士的门生,和秦先生也曾有过几面之缘既是熟人来访,且来人又是上元县县令,秦朔也没有道理将人拒之门外,便让门房好声好气的请了进来。

盛祈安的父亲毕竞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陈县令进来后先跟他寒暄了几句,请他回城时帮自己给盛大人带个好,而后便对着秦先生夸赞起了他的门生苏宜。年初吴侍郎纵容儿子鱼肉乡里搜刮百姓,以各种名义敲诈勒索地方士绅钱财的事被捅到了京中,皇上近来本就对曾阁老一系的朝臣十分不满,如今有这栏好的把柄递到了自己手中,自然要物尽其用。皇帝不仅严办了吴侍郎和他的儿子,就连曾阁老等几个同他交好的朝臣也都吃了挂落,还晓谕地方各级政府严查此等斯文败类,找各地方多抓典型,算是今年的关键绩效指标。

可上元县这样的地方,能够称得上“斯文败类"的,多少背后都站着什么人,陈县令也捏着旨意不好硬打硬上,此事也只能就这么耽搁下来。哪知这会儿瞌睡来了苏宜给他送来了枕头,状告的这个潘先生既典型又是个软柿子,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又不得罪人,简直是完美响应了国家政策,抓到了地方上违反乱纪的斯文败类典型。

故而他今日上门是专程为了道谢,简单讲述事情经过后一脸诚恳地对着秦朔道:“您收的弟子就是不一般,这一出手就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这事我一定理清罪责,追究到底,绝不潘家让夫妇逍遥法外,苏姑娘尽管放心。”听他说到这里秦朔才想起来,苏宜昨日退学回来后中途又出门了一趟,竟然就是为了这事。

苏宜迎着秦先生投来的目光,无声地微笑了一下。从前状告段文翰时,苏家还处在弱势地位,为了防止贾县丞一系的打击报复,只能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找付大人告状。眼下她成了秦朔的弟子,有了身份极为唬人的两位师兄,实名告状便成了促使潘家夫妇被捉拿归案的最好选择。

也当真是今非昔比。

盛祈安是昨晚回来之后才听李长洲说起了潘家夫妇来闹,被苏宜轻飘飘几句话就挑唆当场打了起来,灰头土脸回家去的事情,不由又想起了那则明德书院的规则怪谈一-不要惹到苏宜。

这哪里是什么怪力乱神的现象,分明就是稳扎稳打的报复。除此之外,他这两日还知道了不少关于她的事情,比如她是如今城中老板圈子最喜欢的书法写手,而今档期极满已是一字难求;再比如她就是先生最喜戏的那个评书人“东篱”,也是唯一一个自己曾经寄过两封信件的评书人。尽管她身上有无数谜团值得人去探寻,但盛祈安现在想问的也只有一句一-为什么一直没有给我回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