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深渊的入口。它和王德海那份“空白”的档案一样,都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伪装。
“他一定有别的账户。”赵承平喃喃自语,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他立刻调转方向,不再局限于银行系统。他通过内部协作平台,向网络安全部门发出了协查请求,目标直指两大主流移动支付平台。他要查查,这个王德海的身份证号,是否绑定了任何支付账户。
等待结果的过程并不漫长,但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几分钟后,网安部门的回馈来了,结果却像一盆冷水,将赵承平刚刚燃起的火焰浇得半灭。
——查无此人。
王德海的身份证号,没有绑定任何主流支付账户。
赵承平靠在椅背上,感觉一股无力感再次袭来。这个对手,比他想象中还要谨慎,还要狡猾。
他没有放弃。既然金融路线走不通,那就走通讯路线。一个活人,总要和外界联系。
他调出当年王德海办理那张储蓄卡时预留的手机号码。这是一个老号段,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他立即将这个号码输入到通讯数据查询系统。
屏幕上,数据条开始滚动,系统正在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检索着这个号码的所有信息。
这一次,结果出来了。
但那结果,却让赵承平的瞳孔猛地一缩。
系统状态栏里,用鲜红的字体标注着两个刺眼的字:“停机”。
而在停机日期那一栏,清晰地显示着一个时间:两年前。
两年前!这个时间点,像一根钢针,狠狠地刺进了赵承平的脑海。那不正是“金龙贸易”案案发后不久,也是王德海从鸿运饭店离职,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的时间点吗?!
巧合?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巧合!
这绝不是简单的欠费停机。这是一个计划周详的、有预谋的切断。他不仅废弃了自己的银行卡,还在同一时间节点,掐断了自己与过去所有社会关系的通讯联系。
赵承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感觉自己仿佛在面对一个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