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杨一笑的温厚之声,预示着早朝议事可以正式开始。
归来之后已经憋了三日,官员的精气神重新饱满,所以君臣之间也就不需要再说客套话,杨一笑直接就甩出了关于赈灾的第一个议题。
但是这个议题并非直接赈灾,而是他以帝王之言给官员们继续鼓劲。
如果以军中行事的风格而言,这可以视作是大战之前的鼓舞动员。
赈灾,尤其是百年难遇级别的大灾,这也是一种战争,必须让全体官员保持精力亢奋。
所以,杨一笑不惜以帝王身份对臣子进行了吹捧……
“诸位爱卿,两月不见,朕知道,尔等这段日子以来的压力都很大。”
“整个大唐地界,各道各府各县,除了位于南边的淮南道没有雪灾,其余各道几乎都是一整个道的面积受灾。”
“涉及人口,八百多万,灾民数量之巨,已然突破五百万的关口。”
“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赈济……”
“每一天都出现新的灾情……”
“你们是朝堂重臣,居中调度的任务历来是最重的,哪个地方的赈济粮食不够,哪个地方因为雪灾造成了房倒屋塌,几乎每一天,你们的案牍上面都是堆满了加急文书。”
“每一天,你们醒来的瞬间就在发愁……”
“犯愁粮食从哪里来,犯愁弄来粮食之后怎么往受灾之地运送,各地衙门持续不断的催促文书,让你们承受的压力日复一日加剧。”
“唉,朕难掩心中伤感啊!”
“明明你们苦苦支撑,付出了莫大的努力,然而如此艰辛的操劳,换来的却是雪灾并未成功赈济!”
“如果按照国法考核的话,你们每一个人今年的政务都不过关,甚至,有些人要被治罪。”
“但是,朕不忍心让尔等考核不过关,尤其是,朕没法治你们的罪。”
“民间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大唐此次遭遇百年一遇的天灾,哪怕把国库全都搬空也不足以赈济,尔等能够帮朕维持支撑到现在,没有让国内出现任何的动荡叛乱,这已经是天大的功绩,朕认为尔等都是古往今来少有的能臣。”
“只不过,朕现在暂时没法论功行赏,雪灾仍在各地肆虐,咱们君臣必须振奋起来。”
“佛门有句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朕不需要谁给我修建歌功颂德的浮屠,想必各位爱卿也不会贪慕这一点虚荣。”
“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咱们君臣要救的,不是一人一命……”
杨一笑说到这里时,故意微微停顿一下。
他目光扫视整个朝堂,随即猛然提高了语调,以一阵难以名状的语气,说出了接下来的震聋之声。
“咱们君臣要要救的,是数量庞大到五百万的人口。历数古往今来,不论哪朝哪代,朕要问一句,有哪个朝代的君臣能做出此等伟业吗?”
“诸位爱卿,此乃惊天动地的伟业啊!”
“我们要让五百万灾民活命……”
轰隆隆,满朝官员轰然下拜。
杨一笑的这一番话,充满了提振精气神的鼓舞,并且他在话语之中直接给出明示,他告诉官员们将会在未来名传青史。
名传青史,位列史书!
这是任何一个官员都难以抗拒的莫大诱惑。
自古以来,无论忠臣还是奸佞,哪怕是秦桧那种坏蛋,也幻想自己名字能被写在史书上。
而现在,杨一笑直接告诉所有大臣,只要成功赈济雪灾,救活的就是五百万人命,这意味着惊天动地的功绩,每一个参与的官员都将名传青史。
后世有个词汇,叫做给人打鸡血,意思是干劲超级爆棚,犹如被注射了鸡血一般亢奋。
今日早朝上的官员们,这一刻全都被打了鸡血。
“陛下,臣等请命……”
“陛下,臣等请命……”
“哪怕鞠躬尽瘁,哪怕累到吐血,但是臣等豁出性命不顾,也要把这次的雪灾镇压下去。”
“陛下曾经说过,人力可以胜天,我等臣子,愿意和天灾一斗。”
“臣等,请命!”
满朝官员的振奋,许多年轻官员由于激动甚至脸色涨红,杨一笑心知火候已经到了,于是他故作欣喜的重重一拍龙椅。
“好,朕便允了尔等所请!”
“从今日起,大唐全员动员,上至三省六部,下至镇级官署,无论哪一级衙门,所有人都要以对待国战的心态干事。”
“大灾之下,赈济艰难,朕刚才已经说过了,这同样是一场战争。”
“所以,咱们君臣便以对待战争的心态去迎战。”
“等到打赢之后……”
“朕将论功行赏……”
“并且,这一次论的将会是是战功!”
哗!
整个朝堂大殿一片喧哗。
官员历来注重礼仪和规矩,然而这一刻根本无法克制心中的激动,战功,战功,陛下竟然说,这次赈灾之后将会以战功进行封赏。
自古以来,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