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三顾茅庐(2 / 3)

打一顿,危在旦夕!”

老者两腿一弯,又要对宋启山跪下。

待宋启山第二次扶住,他便紧紧抓住其胳膊,大呼道:“宋家庄上千民兵,此前曾震慑流匪,求宋老爷开恩,也将我们素原县救一救吧。小老儿代素原县上下老小,给您磕头了!”

“原来如此,我说他们怎么去哪了,原来是去了素原县。”宋启山叹气出声,道:“老丈有所不知,民兵虽在宋家麾下,却是临安县的民兵。”

“和流匪对抗,那是要出人命的。临安县子弟,让他们为了素原县拼命,谁能愿意?况且我们要是去了,必定遭人非议,名不正言不顺。”

“老丈还是去秋谷城吧,那里有正规军伍,区区流匪,不在话下。”

老者神情苦涩,道:“秋谷城我们已经去过,那里的官老爷说,流匪不足为患,打阵秋风就算过去了。”

“还说什么临安县也遭遇流匪,都是自行解决,素原县为何不能。”

“若还有办法,我等又岂会再来劳烦宋老爷啊!”

宋启山当然知道他们已经去过了,若非秋谷城求助未果,怎可能往这跑。

但他依然不松口,只说本县子弟不愿平白无故去给别的县拼命。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宋启山懂,可底下人不懂啊。

总不能因为自己多懂点,就逼着别人去拼命吧,那也太不合适了。

见他如此说,老者哪还能不明白。

当即道,愿意让出素原县一部分田产,同时给宋家弄一块牌匾,以及饮乡宾的头衔。

所谓饮乡宾,便是乡野之中威望极高,重情重义的代表。

通常来说,都是各县,各村庄最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得到,虽不需要县衙官府批准,在荣誉上却丝毫不差宋启山推脱无果,便喊来宋念守,让他再去和民兵们说说。

宋念守哪里会不明白宋启山想做什么,便依言出去了。

没多久回来,说民兵们不乐意给别人拼命,都在骂娘呢。

宋启山“无奈”,只好再次婉拒。

老者失望而归,回去后,只见素原县那叫一个惨。

通远县和黄杨村的人,虽不愿再随意杀人,但遇到反抗激烈的,还是忍不住会动手。

更有人加入了他们,对自己人为非作歹。

县衙官吏已经跑的精光,秋谷城又不问事,素原县眨眼间便落入水深火热之中。

老者家里围了一堆人,见他回来,都连忙上来询问宋家庄的人什么时候到。

老者苦着脸,告知宋老爷倒没说什么,只是民兵不愿意为他人拼命。

众人听的失望不已,有人气愤道:“什么外人,不都是秋谷城的人!我们日子不好过了,他们又能好过到哪去!”

又有人立刻反驳道:“临安县未必所有人日子都好过,但宋家庄那边听说存粮充足,又有上千民兵,可比我们好过太多了。”

“那怎么办?再这样下去,真要被抢一遍,到时候咱们就算不饿死,也得逃难去了。”

逃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路上,再也无法归乡。

好不容易逃到个能吃上饭的地方,也可能几代人都要过苦日子。

他们这些人祖上,未必就是本地,也可能从外乡逃难来的,深知其中厉害。

老者咬牙道:“我可以再去求宋老爷,但你们也多去几个人。另外,仅仅田产不够。现在年年减产,赋税又高,谁还愿意多要累赘?”

“那给什么?饮乡宾的名衔都给了啊。”有人问道。

老者苦笑,道:“我看那宋老爷不是个爱虚名的人,何况乱世之中,虚名又有何用呢?”

“再去求,便给他乡保头衔,至于几个村庄,还得商量下。”

饮乡宾是虚名,只代表你在附近很有名望。

乡保却算得上半个实衔,被纳入到县衙小吏体系中。

对名下村庄,有管辖职权。

税收,户籍,乃至劳役,都有很大话语权。

谁要不遵守,甚至有权将其驱逐出去。

可以说乡保就是弱化版的县太爷,为了防止一人独大,又会多设立几个。

大多数乡保,也是比较有威望的地主老爷担任。

虽说职权大,但也有承担保护村民庄民的责任。

众人一听,心知如果给了乡保,可就是把大权交出去了。

以后人家想对村庄做什么,自己都没反对的理由。

老者见他们还在犹豫,不禁气恼道:“你们是猪油蒙了心,还是石粒子迷了眼!若流匪继续肆虐,我们都要被逼着逃命去,还留这些做什么?”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是啊,真要逃难去,一样是人家说了算。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们不再犹豫,当即商量起具体事情。

等商量出了结果,老者再次带人去了宋家庄。

这次多去了好几人,见了宋启山,便言明愿意给饮乡宾,以及五个村的乡保头衔。

另外田产,地产,无论宋家要不要,都一并奉上。

他们以为这多少能打动宋家了,却没料到,宋启山仍然拒绝。

还是同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