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快。
有瘾了吧他,这种事也能天天想?成天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等二人回到县衙的时候,那些工匠已经安置妥当了,县令还叫了郎中来看,确保他们没有落下伤患。
看到天晴了,县令一个劲念叨幸好这场雨没下起来,不然蜀县又要遭难。洗了个澡又换了身衣服,吃过饭后的郑清容拿着之前的那个模型找到杭生度,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引江口那边我看过了,陵江的水流太大,之后再修补也会被继续冲毁,有些吃力不讨好。"说着,郑清容把一块黏土捏成的堤坝放到模型当中,“我想在陵江这里修建一个堤坝,前端设计成鱼嘴的模样,就像这样。”彼时的杭生度也已经收拾好了,虽然溺了水,好在喝了药,又休息了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事。
看到她做的这个模型,结构很是精巧,几乎是等比例缩小的,陵江该有的模型上都有,巧夺天工,不由得几分惊叹。但是她口中的鱼嘴这个词,以及堤坝模型的鱼嘴模样,让杭生度有些奇怪。一般来说,修堤坝就是修堤坝,不会刻意说要修成花样还是鸟样,提出做成某个形状,还只是堤坝的一部分,不是整体,这就值得深思了。“鱼嘴?"他好奇地问。
郑清容道:“实不相瞒,前些日子我在京城的台鹰河捡了一条鱼回来,喂养的时候发现水经过鱼的口腔,再被鳃部一分为二排出,便想着是不是也能用这样的方法人为把陵江的水分流,辟成内外两江,外江宽而内江窄,这样靠近引江口的那一支内江水流就会小一些,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把陵江的水都引到蜀县来造成洪灾。”
杭生度曜了一声,觉得她说的鱼嘴堤坝很有意思:“鱼嘴分流?”他也养过鱼,水部司的大堂里甚至就摆着一个鱼缸,里面种了荷花,还放了鱼进去,水部司的人都很喜欢,是他们水部司的招牌,每个人会轮流喂养。他有时想问题的时候也会盯着鱼看,但是他却没想过把鱼的这种特性运用到治水上来。
郑清容颔首,在杭生度的注视下,把一杯清水倒入模型之中。水流经过堤坝的鱼嘴特形,确实分成了两支江流,因为外江更宽,分得了更多的水,引入蜀县的内江就不至于发生洪涝了。杭生度看得惊奇,这个鱼嘴设计得很是巧妙,确实可以达到人为分流并泄洪的目的,不由得赞叹连连。
他也是治过不少水了,知道堵不如疏,可是这样疏的还是第一次见,很稀奇,也很有效。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竞然是通过一条鱼发现的,真是奇妙!这得是多惊人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才能把自己寻常看到的事物转化运用到治水上的?
杭生度对自己先前心里的猜疑表示羞愧。
在引江口听到郑清容是来治水的时候,他其实也是有些怀疑她的,毕竞她是半道出家的,不负责这方面的事,案子查得漂亮,不代表治水也能漂亮,两个不同的领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但现在看来,对方是真的很有想法,并不是对治水一窍不通。可是转头想到什么,杭生度又提出疑问:“郑大人此计妙是妙,但这是在陵江汛期的时候,鱼嘴确实可以实现泄洪的作用,不过要是到了旱期,外江比内江更宽,陵江的大部分水都会流向外江,内江可能就只有少部分水或者直接没有水,那时候蜀县又会陷入缺水的困境呐。”治水不仅要考虑汛期,还得考虑枯水期,不然顾头不顾尾,也是不行的,他得提醒一下。
郑清容早有准备,又拿出一块黏士土,这次放到外江的底部,把原本和内江一样高的外江河床托高:“杭大人考虑得是,所以这需要我们把外江的河床人为加高,达成内江深而窄,外江浅而宽的布局,这样就算到了旱期,内江因为比夕江更深,差不多能分到六七成的陵江水流。”说罢,郑清容把模型里的水尽数倒出,等模型里没了多余的水,则再次往模型里倒入清水,但这次的水比方才的少,不是一杯,而是半杯。事实也如她所说,窄深的内江分到的水比宽浅的外江更多,大概有六成。“如果汛期水流再大,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能及时泄洪。"郑清容一边说,一边又往模型里添水。
这次是两杯清水同时倒入模型,比前两次都要多。因为外江比内江宽,过水面也相应的更为广阔,这样在丰水期的时候可以分走六七成水,帮助泄洪,不会让水流全部涌入内江。杭生度看完连连点头,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可谓是精巧绝伦。堤坝的鱼嘴分流,外江的河床加高,如果将来陵江水位持续降低,仅有的水流甚至可以全部流入内江,不会影响蜀县的农田灌溉问题。但杭生度一向喜欢把事情都考虑周到,还是觉得有必要防止极端情况的发生,便继续问:“可是如果陵江的水位不断加高,迎来比这段时间还要大的汛期,内江分到的三四成水也足够给蜀县带来灾难,到时候又要如何解决?”这次的陵江汛期就已经够大了,几乎都快把整个蜀县都淹了,以后要是出现更严重的,这个新奇的鱼嘴分流怕是不够看。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负责治水的也要注意这些问题,不然将来只怕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杭大人和我想到一块去了。"郑清容笑了笑。随后直接在鱼嘴相对的位置,靠近引江口的堤坝后面切开一个口子,因为